第76页

“是,姥爷,我知道。”

林奕平把烟头摁灭,疲惫的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说道:“去吧,记得带小雨明天过来看你姥姥。”

“是。”李斌起身回答,他此时一秒钟也不想在这间书房里呆着了。

第69章 蓓蕾学校

第二天是小雨一个人过来看望的姥姥,李斌心有余悸,生怕老爷子又改变了主意,第二天一早就逃回了天津,在林爱菊的羽翼下要安全得多。

乐福实业的总部设在王顶堤,相对于天津市来说,算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

总部大楼并不雄伟,甚至是有些寒酸。一栋十二层的普通楼房,与南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隔路相望。

李斌只是在总部里打了一个转,就陪同者林爱菊去视察华逸基金名下的蓓蕾小学。自几个月前自己和老爸史一飞给林爱菊提出建议以后,林爱菊已经在天津、阳泉、信阳等七八个地方办起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现在还没有条件自办校舍,大部分都是地方政府提供的,还有两个是租用的废弃厂房。学校对原先的救济对象免费培训,也招收一部分的自费生以满足学校的正常开支。因为所有的毕业生均负责安排工作,连那些自费生也是趋之若鹜,这样一平均下来,学校倒是也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个别地区甚至还出现了盈余,让林爱菊对这种形式大为欣喜,教授生存的技能,其效果要远远的高于单纯的发放救济,林爱菊已经又筹划着在几个地区开办同样的学校,像这种纯福利性质的学校,地方政府还是十分欢迎的。开办学校,最发愁的应该就是师资,而这一点却正是林爱菊最省心的地方。基金会的义工数不胜数,有退休的老教授、老技工,也有在校的大学生,政府公务员,有全职的,有兼职的,只要把时间安排的顺当了,师资完全不成问题,而且,就算是义工,林爱菊也会为他们发放合理的报酬,可是这些人中有一大部分又将自己的报酬捐赠给了基金会,令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感慨不已,谁说雷锋出国了?

林爱菊不是笨人,举一反三,这些毕业的学员大部分都会进入到城市工作,那么他们的子女就学怎么办?现在地方上的学校,动辄就跟学生要几千元的借读费,甚至一些教育质量比较好的学校对这些外来学生张嘴就是上万元,不过,名目也转换的十分好听,“赞助费”,顾名思义,那就是你学生家长自愿赞助的,想当然,你如果不赞助赞助,你的孩子就和这个学校无缘了。

林爱菊对这些地方政策愤怒不已,同样的孩子,却没有同样接受教育的机会,难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就要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吗?

办学!

这是林爱菊的决定。

办外来工子弟学校。

于是,“蓓蕾学校”就这样诞生了。

李斌陪同林爱菊来的这所“蓓蕾学校”就在王顶堤蔬果批发市场附近,这里也是外来工聚居的地方,南腔北调的什么地方人都有。

现在学校的条件有限,只租用了一个七八间房舍的院落,而且,也只是开办了小学,每个学级只有一班,而每个班二三十人不等。不要小看着每个班的二三十个人,六个班就有一百五十多个人,那可就牵扯着一百五十多个家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