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页

“专栏还是留给王玲玲吧,她的文笔比我好多了,我只会写点通俗小说之类的快餐文学,入不得大雅之堂。”李伉笑道,最初他和刘秉文谈起春芽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王玲玲展示自己文章的平台。

“快餐文学,这个名词挺好,王玲玲的那些文章很不错,给她准备一个专栏也有利于提高学校学生们的投稿热情,一本期刊不一定只能有一个专栏嘛,除了王玲玲的专栏,我准备给你也准备一个专栏,就叫快餐文学好了,李伉,你可要支持老师的工作,不能再推辞了。”刘秉文并不打算这么轻易地就放过李伉,因为他作为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老师,学生们喜欢看些什么他很清楚,所以为了提高春芽文学的发行量,李伉的快餐文学专栏是一定要开设的。

“那好吧,不过我写出来还要您帮我把文字润色一下,虽说快餐文学在文字上没那么多严谨的要求,但是太白了也不好,会影响春芽文学的整体形象的,老师,这个要求您一定要答应我。”李伉无奈之下只好答应,自从他写过诛仙后,也很久没有在写什么东西了,至于些什么,他还要细细思量后在做决定。

“只要你答应写,老师帮你把关,这总行了吧。”刘秉文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

十月中旬的一天,一中的学生们在学校的布告栏上看到了一则春芽文学的征稿启事,实际上以前春芽文学经常在学校布告栏贴征稿启事,但是他们发现这则征稿启事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首先这则征稿启事是刘秉文老师亲自写的,更重要的是这次的征稿明确提出了如果稿件被采用了会发给作者一笔相应的稿费。

虽然很多文学青年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写作是为了稿费,但是却不可否认,稿费对于一中的众多整日埋头于书山题海中的学生们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这些正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们大都渴望独立,特别是经济独立,但是九十年代的社会为他们提供的经济独立的机会太少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而现在春芽文学的征稿启事却实实在在给了这些学生们一个赚取自己人生第一笔钱的机会,就不由得他们不关注了。

所以这则征稿启事让所有自认为有一些文笔,又渴望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的高中生们大为兴奋,也激发了他们高昂的创作热情,而这种热情如同一阵风一样迅速刮遍了整个校园,“向春芽文学投稿了没有”成了许多学生间的问候语。

毫无疑问,这则征稿启事已经在一中校园文学爱好者之间掀起了一股投稿热潮,许多学生开始从书山题海中抬起头来,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浴火重生的春芽文学,开始用手中的笔勾画自己心中的文学梦。

就在春芽文学征稿启事在一中校园里如火如荼的展开之时,李伉也在不停的码字,因为改版后的第一期春芽文学上会有他的小说连载专栏。

而马文娟也在运动会结束半个月后,终于选定了自己将来要走的路。

第054章 三件事情

马文娟原本就是一个生性活泼之人,又因为有异于常人的身体素质,所以她明白自己如果选择走职业运动员道路的话,只要能够吃苦,肯定会取得成功的,即如李伉所说,说不定某一天她会站到世界的领奖台上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所以她内心排除一切外在因素的话,还是倾向于职业运动员的。

但是她又和同时代其他的同龄人一样,从小受着最传统的新中国式教育,潜意识里从未想过要打破这种新中国式教育为每个学生规定好的道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也就是说,她如果选择了走职业化运动员道路的话,这条道路的链条将会从高中开始发生偏差,这让她内心有一种抗拒,不愿意轻易打破这种思维定式。

当然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伉,如果她留在一中,那么她最少高中三年她会和李伉在一起,依照她现在的学习成绩,在高中毕业时她会选择和李伉考入同一所大学,然后继续可以在一起,如果她要做职业运动员的话,那么她和李伉的人生轨迹必然会出现分叉,虽然她知道即使她和李伉不能一路同行,她们最终还会在一起的,但是她这近一年来已经习惯了每天看到李伉,陪他晨练,如果她去了长跑队,那么这样的生活也会被打乱,这是她不愿意接受的。

究竟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运动员、还是放弃这个机会,老老实实地和其他学生一样,高中毕业考大学,大学毕业后工作,或者干脆直接帮助李伉做事,运动会结束两周以来她一直在为此矛盾着,她找王玲玲商量这件事情,王玲玲却和李伉一个态度,不愿意直接给她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希望她能够自己考虑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