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页

“唉呦,你是大牛啊!嘿,这六年不见,你都长这么高啦?比我都高出两个头了!”长根叔抓着大牛的肩膀,连声感慨,当初那个老是跑到自己家树底下打鸟玩的小孩,现在都已经长成大人了。

“长根叔,你可一直都没变,铁蛋怎么样?还在村里吗?”大牛在村里最要好的朋友,就是长根叔家里老三铁蛋,两人年龄相近,平时也都在一起玩耍。

长根叔叹了口气道,“早就出去了,在你走后的第二年他就出去了,说是老窝在这个山沟沟里也没个奔头,想去南方打工,赚些钱,主要是见见世面,现在咱们村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年轻的几乎都出去闯荡了……”

大牛和长根叔好象有说不完的话题,小宇在旁边默默地听着,心中对农村的现状渐渐勾勒出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汽车颠颠簸簸,又开了半个小时,终于到站了。

小宇跟着大牛、长根叔一起下了汽车。

长根叔头前带路,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往山里走去,大牛边走边向小宇介绍,这里距离杨村还有一段路程,都是上坡路,由于路没有修好,汽车是开不进去的。

山路又窄又陡,长根叔却是如履平地,看来是从小走山路练出来的功夫,丝毫不逊色于小宇和大牛这两个小伙子。

“大牛,这里离县城这么远,村子里的人都是靠什么为生的?”小宇见山路崎岖,忍不住问道。

“过去都是猎户,俗话说靠山吃山嘛!现在国家不让打猎了,枪也都被收了去,只好找些平整的地方开垦几亩地,种些土豆,玉米啥的,自己吃一部分,再拿去卖一部分,这玩意也卖不出个价钱,所以村子的日子越来越穷了,有些时候只能偷偷打些野味,来改善一下生活,否则还真没法活了。”

小宇无语了,这穷的地方越来越穷,富的地方却越来越富,俗话说,穷则思变,这个小山村也应该变一变了,自己这次身上带了几千块钱,如果大牛家里需要,自己倒是很乐意帮他们一把,找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来。

另外,上次听大牛他爷爷来信说,近年改种了药材,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三人走了二十分钟,杨村总算出现在小宇的面前。

这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小山村,大概有二、三十户人家的样子,和其他路过的平原乡村相比,村子里土道坑坑洼洼,房屋也明显破旧了许多,大多是土坯房,透着一股子穷酸味儿。

“大牛,改明儿带你朋友一起去我家吃个饭!今天的事情多亏了你们,否则我这次白跑了一次县城!”长根叔在村口停住了脚步,他家住在村西头,和大牛家两个方向。

这次他卖了些偷偷打来的野味给了城里的饭馆,换了不少日常的用品,口袋里还有几十块钱,是准备给孙子上学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