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页

但类似弘农杨氏这种传承悠久,享誉多年的郡望旧誉门户,实在是有些难办,因为这种门户无论当下势力高低,都非寂寂无名之辈,无论对其态度如何,影响不能局限一地,难免要被时流广泛过分解读。

思忖间,他翻到有关弘农杨氏的情报,弘武军对资料的搜集的确尽力,所涉者不独当下,甚至弘农杨氏这些年浮沉俱都在录。

弘农杨氏旧誉自不必说,往前数有后汉名臣杨震号为关西夫子,乃是享誉当时、名传后世的经学大家,近及中朝又有所谓三杨,杨骏三兄弟执掌朝政,尊崇一时。

但烈火烹油、过犹不及,杨骏兄弟几人专擅一时,后来被惠帝皇后贾南风联结宗王并朝臣将杨氏反杀诛灭,所涉之众达于数千,名震天下的弘农杨氏为之中衰,就连乡土根基也几乎都被连根拔起。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杨氏经此动荡虽然一蹶不振,但也并未传承断绝。三杨虽然被诛杀,但杨家另一脉杨嚣因为早死且子弟俱年幼,幸免于难,杨嚣便是汉末名士杨修的儿子。

第1168章 痛杀名门

杨修的孙子杨準基本可以说是名门虚士的代表,八王之乱中官居冀州刺史,空谈无为以免祸。杨準膝下六子,既有没于胡祸,也有出仕羯赵,还有南逃者。其中南逃那一个名为杨朗,早年追从过王敦,沈氏还没有发迹便已经身死,留下一部分族亲在江州寻阳落户,乏甚事迹。

而眼下活跃于弘农乡境的,便是杨準的第四子杨琳。

弘武军所搜罗的情报中记载,杨琳其人早年并未居乡治业,而是作为石生的参军再次返回乡境。石生溃逃时其人却并没有走,而是留在乡境之中搜罗了一批族亲残余留在了乡境中。而目下弘农乡宗颇有串结之势,便是其人在后主持。

将有关弘农杨氏的情报稍作翻看之后,沈哲子也忍不住掩卷而叹这些世家大族的生命力实在太顽强。

他有着来自后世的记忆,对于弘农杨氏自然更不陌生。这一门户在汉魏之际已经是名动天下的一等高门,远非琅琊王氏这种后起门户可比。

而这还不是其家门辉煌的顶点,一直到了隋初且不说杨素这种根正苗红的杨氏族人,就连隋文帝杨坚帝室之尊都要攀附其家门以抬高自己。

杨氏日后的死灰复燃与再攀高峰,还与当下闹腾的这个杨琳无甚瓜葛。杨琳其人事迹不彰,原本的历史上其子杨亮借着桓温北伐的机会南投,虽然也没有出人头地,但杨亮的儿子杨佺期却是南面一个颇有重量的人物。

杨佺期其人乃是雍秦流人的首领,在东晋中后期的时局中,不只伙同太原王氏王恭等人几次倒攻江表中枢,其人死后所留下的雍秦武装为桓玄所继承,更是桓玄日后能行篡逆的主要依仗。

即便不言弘农杨氏,单单沈哲子亲手了结的琅琊王氏,其实也没有被完全赶尽杀绝,且不说王导嫡孙王混这一支,还有王羲之一脉也得以保全下来。

虽然王羲之那个人乏甚实务才能,但也是学养深厚,天下总不可能一直混乱下去,一旦到了文治盛世,难保其家门不会再次昌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