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工厂目前看来,都不是什么明星企业,但是这可都是他未来计划里面的重中之重。
关于十几年后,国内什么个情况,他这个过来人在清楚不过。
因为房地产绑架了国民经济,汇率,民众消费能力下降,先是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已经大大伤害的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
而在那个时候,只有实体经济,才能支撑起国家发展的脊梁。
但是像二十年前那样,大规模的上一些低端,重污染的项目,已经不现实了,所以国家喊出了产业升级的口号。
可是没技术,没人才,产业是你想升级就能升级的吗?
如果在那个时候,自己旗下的诸多产业,同时爆发的话,比如自己的投资的液晶屏幕生产企业,还有晨华汽车,还有滨城的特殊金属冶炼公司,以及3d打印设备,一旦这些公司瓜熟落地,那么给国内的实体产业带来的冲击那是可以想象的。
到时候自己就能成为国内实体行业的一面旗帜,到时候自己的家族产业,才可以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做个华国的洛克菲勒,或者摩根,可一直是他的志向。
但是现在让他感到有些头疼的就是,这产业太多,太分散,自己一个人肯定是管不过来,而家族里的这些人,也不是那块料。
将来走职业经理人的路线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可是如何才能选对人,选到既有能力,有能信得过的人。
之前他真的没怎么想过这样的问题,可是这段时间,和海蒂接触下来,尤其是看到她身边的这个顾问团队,给了她很大的启发。
“这些都是精英,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在商场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还有不少以前是某些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对于某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和如何经营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见解。你知道我的家族,传下来数百年,也有很多的企业需要经营管理,还有在很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股份,光是靠我一个人,肯定是管理不过来,所以这些人就是我的左膀右臂。而我也一直在观察他们,将来这些人将会代替我,成为某些企业的掌舵人,或者是我在某些大公司的董事代表,甚至不排除,有些人会成为一些国家的政客,议员,甚至是总统……”
李逸帆和海蒂回到了后面的休息区的大床上,李逸帆问起了这个顾问团的问题,海蒂回答他说道。
“你也知道,我的产业,现在很分散,很庞杂,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但是我的情况和你一样,不能面面俱到,全都兼顾,所以我也想成立一个这样的顾问团。你觉得怎么样?”
“这个想法很不错,这才应该是现代化的财团应该有的战略眼光,不过我希望你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