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页

看来西奥是想把西欧的那一套,专门的高素质工人培养体系,给引入到国内来,虽然这样的话,人才培养的成本会比较高,但是李逸帆却并不反对他这样做。

要知道西欧的科技之所以发达,尤其是制造行业,靠的就是他们特殊的产业工人培养体系,而这一点,德国人做的尤其好。

其他几个西欧和北欧国家,也深受德国人的影响,在产业技术工人的培养上,很是有自己的一套,而李逸帆对他们这一套也是非常的赞赏。

毕竟你有了这样的一套体系,就相当于给工人们打开了上升通道,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工人的岗位具备的吸引力。

咱们国内最近几年,最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专业的产业工人,十几年之后这个缺口就更大,而且就算有很多工厂开出了高薪,却也依旧是招不到人。

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工人这个行业,为啥?

就因为社会对工人这个行业,充满了歧视,而我们工厂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又不能给工人们留出足够的上升空间和通道,你就算拿到钳工八级,可是你依旧是个工人,依旧是个蓝领,依旧得不到充分的尊重,这就是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样工作的主要原因。

而如果咱们能够从欧洲人手里,把他们的那一套工人培养体系学习过来的话,这对于咱们今后的工业发展的帮助,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一路走来,西奥他们不听的给李逸帆做着介绍,李逸帆也是听得非常高兴,没想到老爸还挺有眼光的,找来这几个人还真就不错……

第1128章 工厂的新面貌(2)

要是十几年之后,你的工厂,或者公司里找几个老外来工作,那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是这年头,你一个华国公司,却找来几个老外来当领导,这绝对是够新鲜的,而李逸帆他们之所以找来这几个老外。

也是因为他们不想走国内钢铁企业的那老一套,要知道国内钢铁企业,大多是属于国企,就算有一些不是国企,也和国企关系密切,都是从国企脱身出来的。

那里面的那一套行事作风,都充满了国内的官僚气息,即便是已经私有化的也是一个德行。

那一套体系非常的影响生产效率,这可不是李逸帆他们希望在自己工厂里看到的,更何况他们搞的工厂是i专门针对高端市场的特殊金属冶炼企业。

不是那种年常量动辄过亿吨的重型钢铁企业,他们所要做的是那种年产量能够到一两千万吨就足够的特殊钢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