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以说,早些年一直困扰着美国人的如何把3d打印技术应用在金属上面的难题,只不过在几年之后,就被一个华国的团队给解决了。
但是可惜的是,因为这个时候,这3d打印技术,在国内根本就没多少人听说过,而且这胡斌老师的上级领导,根本就不熟悉这什么3d打印技术。
在看到这胡斌老师领导的团队,居然拿着国家的拨款,来搞这样的技术,用激光去烧金属,去搞金属熔化,你这不是浪费吗?
有你这么干的吗?你这也太不拿钱当钱了吧?
于是这位领导一句话,你别研究了,回去教书吧,然后把这门技术,拿出来给了华中大学的某个下属工厂,让他们去生产工艺品去了……
就这样明珠蒙尘,这门技术一沉沦就是小十年,直到十年之后,美国人开始宣扬他们取得了在3d打印技术上的突破,已经可以用这种技术来加工他们战斗机的金属框架的时候,国防科工委的人才恍然大悟。
然后开始派人全国范围内寻找研究这么技术的人才,这才找到了胡斌,这才重新让这门技术被重视了起来。
可是这之前的十年,我们却白白的浪费掉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而这也正是外行领导内行的悲哀!
而这样的故事,在全国还有很多,不光是胡斌一个,还有一个团队,也是从2002年就开始研究这项技术的,而直到这个团队在十年之后,开发出了号称世界最大的3d打印机的时候,这个团队才被人所知道,并且重视起来,而对李逸帆来说有个优势,那就是这个团队,正好就是在他的老家滨城的一所大学里……
第1011章 姚团队
而这样的故事,在国内还有很多。
在李逸帆的影响力,最有名气的另外一个,恐怕就要数出自于他老家的滨城理工大学的那位姚崇山教授了。
这位姚教授是滨城理工大学的材料工程学院的一名教授,在这个年头,他刚刚是博士毕业,而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在阅读国外的科研资料的时候,就注意到了3d打印这么一门新技术。
这位姚教授,本身在就读本科的时候,就是铸造专业出身,对于国内的铸造行业,和材料科学的落后是深有体会的。
他曾经在自己的博士毕业之后了解过,如果想要目前国内的铸造行业创出一番天地,按照目前国内的材料科学的基础而言,几乎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