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页

好一点的找出来买个十几万,差劲一点的小型面包车也就买个三五万,不过靠着这一块的市场空白,倒也能混的个如鱼得水。

几个小老板是七嘴八舌的开始劝解李逸帆来,让他干脆就来转行做整车算了,反正对于他们这些个懂行的人来说,这造车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造整车要远远比做汽车零配件的利润要大得多,几个老板还频繁举例。

国产车且不说,就说那合资车,比如那一辆广本雅阁,或者广汽丰田啥的,一辆车的成本价也就是八万块都不到,可是市面上却硬是买到二十四万以上的高价,这还是给经销商们留足了利润空间的情况下,由此可见这造整车的利润之大。

这几个哥们这么一番忽悠,到还真是把李逸帆给忽悠的有点动心了。

确实这样看来造整车的利润空间,确实是要比造零配件的利润要大得多了哈,而且现在才不过是2002年,好像国内的那几个国产自主品牌也不过就是刚刚起步的阶段而已。

他们起步的时候,好像也不见得比自己的情况要好上多少,自己和他们比起来,好像起点并不差啊!

就说那奇瑞,说的不好听点,以前不就是个靠攒车起家的吗?东拼西凑搞来一点零部件,拼装成一辆车,都是黑车,然后卖出去,可是就是靠这样,人家攒住了起家的资本。

不过在进军真正的私营自主品牌领域的时候,他们也是吃了不少亏,最后不得不主动找到上汽,把自己的股份让出来不少,白给人家,这才换来了国家允许挂牌生产自主车的许可。

而另外一个靠造冰箱起家的书福哥,好像这年头也是在打游击,为了一个国家工信部的生产许可,他也是折腾了足足好几年,最后才获得了许可。

好像造车许可,也就是在明年等到新任领导班子上台之后,才开始大面积放开的,在那之前,国家对于私营资本进入汽车制造市场,可是设立了层层门槛,这样卡着自己本民族工业发展脖子的政策,全世界范围内看来,好像也就是这个国家的独一号。

不过等到明年新任领导班子上台之后,这些好像就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如果自己要是真的进入到这个整车制造的行当的话,好像还真就不是什么太难的事,而且作为一个资深的车迷而言,李逸帆对于国产车的发展历史来说,可能比任何人都要熟悉。

上辈子的时候,他就曾经是经常每天都泡在汽车论坛上,看着那些豪车流口水,但是这辈子可不一样了,还是一样的爱车,不过这辈子自己的机会好像要比上辈子好得多。

说起汽车这玩意,这种东西在华国人的眼里,在几十年之后,他都不会是像外国人一样,就那么简单的把他看成是一个代步的消费品,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辆车在国人眼中,都是身份和地位的标志。

所以只要有这种心理在,那么国产车就永远也别想打败合资车和外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