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页

那时候这样的情况,是被国内的广大车主们骂的狗血淋头,可是现在这样的合作模式,却是在国内大行其道。

在很多本地的当政者看来,不花一分钱的财政收入,只不过给出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就可以修建一条道路,给自己增添上一条条的政绩,这样的买卖当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原本李逸帆是没想过,要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获取这条线路的运营权的,虽然他知道这绝对是一块肥肉,可是现在既然杨叔叔主动提出来这一点了,那他要是在故作清高,那就有点太矫情了。

于是一家人吃顿饭的功夫,就已经把这条线路未来的命运给决定下来了。

“对了,逸帆,你尽量和你那朋友说快一点,尽快的把那些资料搞到手,回头我打声招呼,反正国资委那边,正在策划明年要出售的市里的一些国有企业,到时候这个特殊金属冶炼公司,我和他们打声招呼,你们就直接拿下来好了。”

饭快要吃完了,杨玉河又开始惦记起了李逸帆之前所提起的那个特殊金属冶炼的项目,毕竟和什么其他的工程比起来,这个也是重中之重。

如果李逸帆要是真的搞成了,这填补国内空白的功绩,可要比修建那么几条轨道交通线路,要显眼的多。

上面的人,很喜欢看到这样的消息,而且北省本身就是一个工业大省,尽管这些年来因为国家政策的缘故,已经没落了很多,但是现在随着国内经济的大发展,现在省内的工业发展苗头,已经渐渐的有了回暖的趋势。

如果这时候李逸帆要是能够把这个项目做成,那对于他这个未来北省省长而言,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虽然还没有上升到省长的位置,可是这个位置基本已经被他给内定了,所以现在他做很多事,都是在从未来升任到省长的位置上才开始考虑的。

北省本身就是国内著名的老工业中心,尽管最近十年,北省已经渐渐的没落了,可是未来一代的国家领导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光是靠南方的轻工业是无法撑起共和国的经济发展的。

而且共和国的脊梁,最后还是要落在这些重工业的身上,前段时间杨玉河几次秘密的前往京城,在家里老爷子的穿针引线之下,拜访了那位明年即将登基大宝的未来一号。

双方有过几次交流,而他也结合着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些关于北省经济发展的想法,对方那位领导,对于他的观点也很是认同。

双方都知道这就是一种输成的表现,如果这次他站队站的对了,那么将来他将会稳稳的占据到北省一号的宝座。

而关于北省未来的走私,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来重振北省的重工业。

关于这一点,这一年多来,杨玉河也是做了很深入的调查,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已经和原来闭关锁国时候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