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中听不了由叹气:“听你们这样说,我倒是有些惭愧了。”
杨志摇了摇头,拿起酒来喝。
杨华道:“我听人说,宣抚司知道我们中的许多人带着全家来到洛阳,日子不好过,想着为他们的家人找些事情来做呢。过两天,我们所有的人,要到福昌县三乡镇去。听说那里连昌河水量丰富,建了不少工场。”
郑刚中道:“老是听人说宣抚治下工场众多,产许多东西,只是一直没有见到是什么样子。原来这工场,是建在山间河水中吗?倒是不容易。”
杨华道:“不是的。是因为许多工场要用水利,所以建在河流旁。一般的工场不需要,就建在城旁。只是这里都是单独划出工业区,工场建在那里,平常见不到。”
郑刚中此次走的路线,恰巧是没有工场的地方,一家也没有见到。只是听说王宵猎治下工场赚钱,却不知道这工场是什么样子,是不是跟其他地方一样。
“原来如此。”郑刚中点了点头。“三河镇就是唐时李贺所居住的昌谷,那时是东西驿道,十分繁华。只是现在新安、渑池的道路更好,少有人从那里走了。”
杨志惊呼:“那里就是昌谷吗?我最喜欢李昌谷的诗。文字华丽,真非凡世人物!”
郑刚中道:“不错,昌谷就在三乡镇附近。我们到那里,可以去李贺故里看看。洛阳周围,这样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岂是其他地方可以比的?”
杨志和杨华赞叹了一会,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家乡的邕州,有这样一个人物就如宝贝一样,却不想洛阳这里却俯拾皆是。这千年故都,确实不同。
闲聊了一会,杨志道:“郑兄,我们来了也有些日子了,为何一直不给我们安排职位?这里跟朝廷不一样,各地缺的官员极多,又不是没有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