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三次长夜53 决战(三)

长夜年代记 暮色光辉 1069 字 2022-08-27

事实也是如此,巴卡.萨达特在自由军的军议上承认:

『我在全局战争方面不如阿姆斯特朗,放眼世界能够战胜阿姆斯特朗的人,在我看来也只有西斯托。可如今,在西斯托无法亲自指挥全局的时候,唯一能够指望的也只有西斯托的学生郑鸿博了。』

这番话不是谦虚,因为务实的萨达特从来都不需要谦虚作态。

……

当判断清楚这个问题后,郑鸿博一开始也是很懵的。

他心目中的萨达特,即使面对岛津(白)聪这样可以与西斯托掰手腕的名将,也不会失去自信的。

除非在萨达特眼里,阿姆斯特朗是可以同鼎盛时期的西斯托一样怪物。

从有限对阿姆斯特朗的了解中,郑鸿博不觉得阿姆斯特朗有什么强的。或因为在萨芬政变爆发时,郑鸿博也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所以战后更是不理解,为何阿姆斯特朗会被评定为仅次于父亲的萨芬政变第二功勋。在郑卿心目中应该是以无名阵大破敌方奥布的岛津聪才对。

但父亲郑常洛在战后曾和郑鸿博说过,如果不是因为其本人的首席中枢卿身份,这场战争的首功应该记在阿姆斯特朗身上,甚至元帅的头衔也应该册封阿姆斯特朗才合理。

当时,郑鸿博只当做父亲郑常洛的一贯谦虚表现,但现在看巴卡.萨达特也是如此判断,才让郑鸿博明白自己的肤浅。

或许,隐藏颇深的阿姆斯特朗有很多厉害之处,也只有如父亲那种识人无数的阅历,以及萨达特那种身经百战的直觉才能察觉。

阿姆斯特朗一定很强,可如果真的比萨达特还强的话,郑鸿博的意见又有何用?

这时候又一个逻辑链又被郑鸿博打通了,萨达特之所以轻易接受了之前的情报分析提议,改变了作战计划。一方面出于对自身的不自信,另一方面出于对郑鸿博的信任。

如果再深入思考,萨达特到底在相信郑鸿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