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黄乐没什么架子,人和比较和气,让晓声更加有自信,他详细讲了一下国庆期间的广告投放和之前商量好的宣传计划,然后偷偷瞄黄乐的表情。
黄乐脸上的表情不置可否,但仍是挂着和和气气的笑容,让晓声觉得这位少爷应该还是比较容易被说服的。
事实上晓声的猜测也很快被证实了,黄乐觉得这个广告投放比较值得,当场拍板。
大老板拍板之后,剩下的问题就交给助理和公关部解决了。晓声也知道自己不能这么耽误黄老板的时间,千恩万谢地与黄乐道别。
然后就是商量广告费和广告设计……晓声花了一上午时间,居然很有效率地把所有事都定下来了。
双方没签正式的广告合作合同,这也是晓声一贯的打法。日报社滨海只此一家,也不太好假冒,私人公司更不会得罪日报社。因此大家的信任都是比较牢固的,晓声就利用这种方式赚了不少差价。
赚差价这件事日报社本身也是默许的,毕竟谁能拉来优质广告资源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日报社只赚标准报价的钱,而剩下的那一部分空白留给这些业务小能手们,同时也省却了广告业务分红的流程。
从黄乐这里告辞之后,晓声默默算了一下自己能从黄家赚到多少钱,得出的那个结论让他很高兴。
黄家之后还有一系列的广告商都要拜访,晓声就把自己的一整天都浪费在这上面了,他发现这一次谈广告居然都很顺利。
黄家如此,下一家房地产厂商也是如此,还有文具批发商也是,眼镜连锁店也毫无阻碍……
有那么一瞬间,晓声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业务员,而不应该继续当记者。
偏偏记者证和媒体光环是晓声最需要的,他更喜欢在个行业里被人尊敬,走到哪里都有人怕他。
忙了一天,晓声居然搞定所了有国庆期间的广告——七天七家,这简直是整个滨海日报社最高效率了,连晓声自己都忍不住佩服自己一下。
晚上回到日报社,晓声接到通知,让他去主编那里一趟。
日报社执行主编有好几个,分辖着日报、晚报和都市报等几份报纸。在日报社这种机构里最高的当然是总编,不过总编一般都是不太坐班,平时想见到也没什么机会。今天找晓声的是晚报的执行主编,一个头发快掉光的五十多岁老男人。
“李主编……”晓声面对领导的时候还是没那么潇洒的,体制内的功课做得十分之好,“您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