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7页

四月初的时候,楚国上将项娈奉命再次兵出“昭关”,攻打越国。

跟前几次一样,最初的战况楚军占据绝对优势,但当战线推进到“鄣”、“夫椒”、“乌程”一带时,楚军前进的脚步一下子就被拖住了。

原因在于两点。

其一,吴越之地大多是穷山恶水——这里的“穷山恶水”,并非指吴越之地乃不毛之地,而是指这里过于荒蛮,未经开发,以至于这里随处可见毒草、毒虫,豺狼虎豹,对于一般人的威胁很大。

至于其二,即吴越之民与越夷的战斗方式。

与中原的军团作战方式不同,越人擅长偷袭——越国的军队,比如最有名的“东瓯军”,其正面作战能力,其实非常一般,充其量也就只是比楚国的粮募兵好上一线,但若是碰到楚国的正规军,就未见得能够稳胜。

原因就在于东瓯军的武器装备极其落后,哪怕曾得到齐国的暗中支援,也难以跟楚国的正军相提并论。

事实上在楚军眼中威胁最大的,反而是越国的“民兵”。

因为常年受到楚国的压迫,对楚国苦大仇深的越国,可谓是全民皆兵,尤其是在楚军大举进攻的时候,越国的猎户、山民,包括夷人,都会自发地抗击楚军,尽可能地为楚军制造麻烦。

比如伏击射杀楚军的哨兵,设法污染楚军所掌控的水源等等,这一切手段都让楚军士卒们痛恨不已。

不可否认,这些越国的民兵并没有足够的武器,他们不但没有中原目前主流的铁质兵器,甚至于就连青铜质地的兵器也寥寥无几,除了“东瓯军”尚且还有比较齐全的青铜质地兵器外,一般民兵,基本上都手持竹木所制的兵器。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一头削尖的竹子。

再比如吹箭。

这种越人从越夷那边学会的中距离武器,配合用毒草与毒虫调和而成毒汁,绝对是楚军士卒最最痛恨的武器。毕竟在这个医疗条件并不发达、就连头疼脑热都会死人的年代,被越人带有毒物的箭矢射中,这毕竟上就宣判了该名士卒的死刑。

再加上中毒而死的楚军士卒往往最后是皮肤糜烂、全身流脓,在痛苦的嚎叫中死去,这更是让楚军士卒充满了恐惧。

五月中旬,楚国上将项娈因为环境因素,大军受阻于“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