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过后,魏国迎来了“兴安三年”,正月初一,赵弘润作为国君,亲自前往祖庙告祭先祖,檄文是温崎所写,辞藻华丽,总结下来其实就是一个意思:魏国目前正在蒸蒸日上,祖宗们不必担心。
而同日,礼部尚书杜宥,则领着朝中百官前往城内城外的各处神庙,祈祷当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莫使出现天灾人祸。
而在此之后,礼部就更加忙碌了,因为开春之后,即是“诸国会盟于大梁”的日子,作为这个时代的新霸主,魏国首次号召诸国,自然要办得荣隆,将国家强大的一面展现在诸国使者面前。
可如何展现魏国的强大呢?
礼部诸官员苦思冥想,甚至于,礼部尚书杜宥还将这个问题带到了内朝,让内朝的诸位大臣一同帮着出主意。
但在一番商议之后,礼部尚书杜宥还是不满意,感觉总是差那么一点。
于是,杜宥征求了赵弘润的意见。
没想到,赵弘润在听完之后,随口就给出了一个让杜宥感到极为满意的建议:阅军!
阅军,顾名思义,就是让魏国目前的各个军队,挑选出各自军队内的精锐,前来大梁军事演习,将魏国军队强大的一面,确确实实地展现在诸国使者的面前。——还有比这更能体现魏国强大之处的主意么?
杜宥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他感觉,虽然这位年轻的君王很多时候非常不靠谱,但在关键之处,这位年轻的君主却极为可靠。
身背后有这位雄主在,无论是礼部尚书杜宥还是其余朝中大臣,都感觉倍有底气。
正月下旬,来自韩国的使臣队伍率先抵达魏国王都大梁,这支队伍以上将暴鸢为主使,韩晁、赵卓两位熟悉的礼使作为副使,着实称得上是重量级。
要知道,暴鸢可是韩王然为数不多非常信任的将军,纵使暴鸢在面对魏国的时候打了好几场败仗,但韩王然依旧对他信任百倍,任命暴鸢为邯郸守。(注:邯郸郡北部还是韩国的土地。)
第一个抵达大梁的,居然是韩国的使者,这让赵弘润与朝中诸臣们颇感意外。
要知道,韩国最富饶、交通最方便的乃是邯郸郡,越往北,路况就越差,这也正是唐沮、范应二人花了两个月才从大梁赶到韩国新都蓟城的原因。
而继韩国之后,第二个抵达大梁的,则是卫国的公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