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这个原因,荡阴侯韩阳在见机不妙的情况下,撇下军队仓皇逃离。
当时冯颋也想逃离,只可惜慢了一步,被魏军擒获。
但遗憾的是,对于冯颋的解释,赵弘润不为所动——他既然下令处死剧辛,坑杀两万余韩军士卒,就不差再多杀冯颋这一个北原十豪。
不过转念一想,赵弘润觉得这冯颋也不失是一个人才,遂提起了招降:若冯颋愿意归降魏国,则他可以做主留其一条性命。
在生与死的抉择间,冯颋咬了咬牙,最终还是无奈地选择了归降。
至于被魏军俘虏的另外一位北原十豪、代郡守剧辛,就没有这个幸运了,被伍忌亲自处死,斩下首级,让几名韩军俘虏带着首级前往汲县一带,交给韩军总帅、康公韩虎。
其实早在二月中旬,康公韩虎就已下令麾下军队跨河攻打魏国的“原阳”、“南燕”。
但遗憾的是,原阳、南燕两地有南梁王赵元佐的镇反军,以及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等王族贵族组建的新军,这七八万魏军死守大河天险,让韩军屡屡无功而返。
由于战事不利,康公韩虎好几次大发雷霆:“我二十几万大军,难道连一条大河都跨不过去么?!”
然而面对着康公韩虎的雷霆之怒,帐内诸韩军将领,似雁门守李睦、北燕守乐弈,还有暴鸢、靳黈、司马尚等等,皆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
平心而论,康公韩虎说得没错,这些韩军将领的确有所懈怠。
原因很简单,比如雁门守李睦,还有暴鸢、靳黈等人,他们从一开始就反对这场不义之战——即韩国撕毁与魏国的盟约、对魏国开战。
但他们也是敢怒不敢言,因为据小道消息称,原太原守廉驳,就是因为公然反对这场战事,并且当众辱骂康公韩虎为“卑鄙老狗”,结果被撸掉了太原守的职位,听说如今逃亡到了魏国。
在廉驳这活生生的例子前,李睦、暴鸢、靳黈等将领皆选择了暂时顺从,但暂时顺从并不代表他们会竭尽全力支持康公韩虎征伐魏国,所谓出工不出力嘛。
而北燕守乐弈,他倒不是在意这场战争究竟是“大义”还是“不义”,他对这种东西并不看重,但是康公韩虎前一阵子让剧辛取代他继续攻打河内的做法,让北燕守乐弈感到十分不悦,以至于近几次渡河战役,就只有司马尚、公仲朋、田苓、带佗、倪良、王廖等将领在出力,李睦也好、乐弈也罢,还有暴鸢、靳黈等人,皆是出工不出力。
想来康公韩虎也是看出了这一点,因此大发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