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2页

数日后,大梁接连发生了两桩大事。

其一,兵铸局局丞奏请朝廷,以“便民”为由,欲将工坊搬至城外。

其二,兵部尚书李鬻上书乞骸骨。

第1074章 打压之始(二)

本来,兵铸局以“便民”为由,奏请朝廷搬至城外,这并不至于引起朝野的惊疑,可偏偏在此之前,兵部尚书李鬻上奏乞骸骨,这就难免让人浮想联翩了。

要知道,兵部尚书李鬻才年过六旬,原工部尚书曹稚,可是到了七旬才乞老辞官的,而现任吏部尚书贺枚,年过七旬仍在职位上,这足以证明,兵部尚书李鬻在这个时候“乞骸骨”,这件事并不简单。

当然,对此李府的解释是,老爷(李鬻)身体状况不佳,但朝中百官个个都是人精,岂会相信这种糊弄小孩的借口?毕竟前几日,他们还看到李鬻这个老爷子骑着马前往兵部本署呢。

于是,朝中大臣们将“李鬻辞官”与“兵铸局上奏”这两桩事联系起来——毕竟兵铸局的局丞李缙,就是李鬻的长子,这两者间,肯定有什么联系。

甚至于,有些独具慧眼的聪明人,已将这两桩事与前两日发生在庆王府那场筵席上的大事联系了起来。

不可否认,兵部尚书李鬻猜得一点不错,御史言官弹劾兵铸局这件事,就是赵弘润暗中吩咐青鸦众去做的。

办法很简单,只要叫几个长相淳朴的青鸦众到兵铸局附近的几条街道挑唆一下,自然会有一些年轻气盛的百姓跟着那几名带头的青鸦众到御史台状告兵铸局扰民之举。

而御史台是言官衙门,也不怕得罪兵部或兵铸局,只要有百姓告状,他们自然会弹劾兵铸局,整件事水到渠成,毫无波澜。

但是,兵部尚书李鬻忽然辞官,这却有些搅乱赵弘润的计划。

毕竟兵部尚书李鬻乃至兵铸局局丞李缙的父亲,并且身体尚且硬朗,此人突然辞官,难免让这件事沾染上了几分政治色彩。

“这个贪生怕死的老狐狸……”

得知此事后,赵弘润恨地牙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