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0页

而真正享有些许社会地位的民众,陇西魏国与秦国称之为“庶民”,比方说“公士”。

据繇诸君赵胜的讲述,所谓的“公士”,即第一级职爵,也是最低的一级,仅仅只是用来区别奴隶般地位的贱民,以及稍微得到了一些社会地位的庶民。

公士享有的权利并不多,不过已经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与房屋,大抵是田屋一顷,同时还能拥有一名仆人。(注:这里所说的仆人,指的就是贱民。)

而在公士以上,那就是第二级的职爵“上造”,可以享有两顷地的田屋,两名仆人,还有三头牛。

但是,从第一级的“公士”熬到第二级的“上造”,这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倘若不凭借军功的话,可能需要一代人的漫长岁月,即十五年到二十年。

而若是凭借军功,那就简单多了,只要在战场上杀死一名敌军,凭借对方的头颅,就能得到“公士”的职爵,而若是积累杀死了十名敌军,就能获得“上造”职爵。

看似容易,其实却不知有多少人在拼搏“上造”这一级职爵的期间,死在了战场上。

起初的时候,陇西魏氏与秦国还互有胜负,但是在十几年前,秦国突然有所改变。

他们推出了新的国法,不再限制处在国家底层的贱民,允许贱民凭借军功,获得“庶民”的地位,甚至是更胜一筹,获得爵位。

简单地说,只要某名贱民足够强悍,能在战场上杀死许许多多的敌人,理论上他可以一直提高职爵,成为“庶长(一军之将)”、“驷车庶长(战车部队将军)”、“大庶长(统帅)”,甚至于到最后,封侯称君。

这个改变,使得秦国的军势一下子变得迅猛起来,以至于陇西魏氏节节败退,加速了国家的衰败。

“凭军功获得地位……”

赵弘润琢磨着繇诸君赵胜的讲述,隐隐感觉秦国的这套改革模式,似乎有些借鉴中原的意思,只不过中原国家更加完善,除了军功外,靠读书写字也能改变该人的社会地位;而秦国那边,只是采用了其中的一种。

“是何人,让秦国发生了这样的改变?”赵弘润好奇地问道。

繇诸君赵胜沉默了片刻,随即语气复杂地说出一个人名:“卫鞅。”

“卫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