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西街啊……”
“最近那儿闹得很凶,上访没人理会……”
荣飞想起来了,李志梅所说的青年西街的拆迁一定是因为橄榄金的楼盘重新启动了。几年停在那儿,四周住满了外地打工者,大概宇文小和的内弟正是其中的一员。
“哦。”荣飞没有表态。
“你说这房价就这么一直涨上去?还不要穷人活了?”
“不一定,或许一两年就会推出面向一般市民的廉价房了,房子的面积不会很大,环境也肯定不如萃菁园美。如果小和图实惠,不妨再等等。”
“是吗?那感情好,会卖多少钱?是陶氏盖的吗?在什么位置?”
“是陶氏盖的。至于位置,暂时保密。因为土地是国家的,陶氏能不能拿到开发权现在还是未知数。价格嘛,我想不会超过三千元吧。”
魏瑞兰和李志梅齐声惊呼,“三千啊,那可真便宜了。”
“不一定成。我再说一遍。”荣飞微笑着对李志梅说,“李姨,咱过日子要量力而行。是不是?你跟小和说,萃菁园是卖给有钱人的,光是物业费每平米就要12元,工薪阶层即使住进去也是很大的负担啊。”北钢的薪酬在北阳算是上中等,宇文小和就一普通的工人,买萃菁园一类楼盘显然超出了他的能力了。
“你说的是。这世道啊,人和人的差别越来越大了,”李志梅转脸对魏瑞兰说,“想想咱们那时候,厂长和工人的工资也就差个几十块,不过是每个月多吃两顿肉而已,但现在……”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荣飞当然对李志梅的叹息理解,“那么,你认为那时候好呢,还是现在好?”
“当然是现在好。不过,”李志梅迟疑了一下,“过去也有过去的好处,”她看看魏瑞兰,“瑞兰,你想,过去咱们十几家住在一起,多亲呀,跟一家人似的。你家做了饺子都要给邻居送几个尝尝。但现在……”
“人和人的距离近了,心和心的距离远了。”荣飞总结了一句。
“啊呀呀,到底是小飞的水平高,就是这个意思。另外,总觉得一些人越来越富,而另一些人越来越穷了——要是跟以前的人际关系一样,但大家都过上现在的日子该多好。”
纺织厂被明华收购后的日子比过去好,但也没有根本的彻底的改变,这个行业的竞争过于残酷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稳定多年后开始升值,出口的利润越来越低,总之是比较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