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页

“是的。同不同意我的看法?”

“您说的是。李煜的词确实是一流的。”

“联投和荣氏有新的合作吗?”

“是的。”见李建斌转入正题,荣飞遂将与荣氏达成的口头协议汇报了,“总的情况就是这样,正式的协议还没有签。”

“这么说荣氏决定进入手机行业了?”

“也不止是手机。信息产业的范围很广,具体的战略还在研究制定中,但基本上是以下游产品为第一期目标了。但已经谈定要联合成立一个研究机构展开针对性的研究,就像麒麟技术工程中心的模式一样。以荣氏为主。在这个行业,没有自己的东西不行。这方面荣氏比我的认识更清楚。”

“联投有没有具体的规划?”

“联投本来没有进入信息产业的打算。我从香港回来后,联投在小范围做了通报和研究,董事会的大部分人同意进入信息产业。但也有反对意见。目前的思路是这样的:可以择地建几个工厂,生产手机固定电话无绳电话等东西,比起汽车,投入还是可以承受的。研发则放在国外,择机收购欧美的公司,比如美国硅谷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以此为基础建立和逐步壮大研发团队。努力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东西,特别是在上游,比如晶圆,以及软件。”

“目前联投还比较弱,在这个行业中的技术储备为零。做起来比较难,目前已经定下来的就是准备将北新原微电机厂改造,可以承揽一些简单的产品,比如电话机。”

李建斌没有插话,一直专注地听。忽然想起什么,给荣飞撕开一包内供烟。荣飞接过李建斌给的烟点上,“去年秋天,我跟荣氏的秦至善先生聊起了信息产业,他是荣氏负责投资管理的高级副总裁。大概荣氏已有这方面的考虑,我的一些关于市场的预测引起了秦先生的重视。他们有一些基础。我只是感到,较欧美而言,我们是落后的,即使有了联想一类的企业,总体上我们还是落后的,等手机开始普及了,大批的国产厂家会涌现出来,一段时间内热闹非凡,然后就会偃旗息鼓。因为我们掌握不了核心技术,没有研发能力,上游被人家控制在手里,无论芯片还是软件,都是人家的。而我国的消费者又没有韩国人‘身土不二’的劲头,数十年坚持用国产货。而我们的消费者是谁的好就是谁的,结果就是国外的厂家将国产的东西打个稀里哗啦。据我了解的情况,爱立信明年将会在中国推出第一款数字手机,和原来大家都羡慕的大哥大在技术上根本不是一个层面。随着数字手机的推出,市场开发的速度将是惊人的。荣氏提议与联投合作,联投正是出于这种担忧,希望政府早日应对,联投起到一个牵线的作用就满意了。”

李建斌注意到荣飞讲到韩国的语气自然,去年刚与南朝鲜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韩国一词还是比较陌生,李建斌感觉到荣飞对外国的情况比较熟悉。

“听说你对本世纪末手机的持有量做了非常乐观的估计?”

“是的。我认为会逼近一亿部!”

一直坐在一旁静听的岳志军禁不住惊叫一声。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预测,这也不只是一个手机本身的巨量增长,会带动许多相关的产业。

“你一定有支撑这个预测的东西吧?能不能给我一个书面的?”

“可以。我正在收集有关的资料。当然,一些判断恐怕缺乏过硬的数据支持。国人对于手机的喜爱在世界范围内恐怕都可以排到前面,至少和日本不同。单从经济数据上分析会比较保守,只要二三年就可以验证我的结论了。但是这二三年的时间对于我们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