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页

这个办法自然得到职工的一致拥护。而且受到了农机局的肯定。当时所谓“破三铁”的口号刚刚叫响,媒体还报道了农机厂的做法,认为在打破所谓铁饭碗的过程中,企业领导率先垂范具有非常的意义。值得肯定和推广。

这些变革都是在农机局备案的。当时并未引起农机局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农机局将农机厂视为包袱,只要常乾坤一帮人能将这个负债累累的企业糊弄住已经很满意了,谁能想到其中的深谋远虑?谁能想到一个被视为包袱负担的小厂子很快就脱胎换骨走向辉煌呢?

当然,说农机厂走向辉煌还是有些过誉了。1990年底,农机厂负债仍高达1275万元,其中500万是常乾坤向荣飞的个人借款(第一期300万,第二期200万),300万是联投担保下的银行贷款,欠陶氏建筑的建筑费用269万元,其余为其他负债。资产负债率仍高达85。

但困扰农机厂多年的内部欠账全部处理完毕,职工的工资比原来翻了二番多。

如今农机局领导明白了,农机厂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如今基本翻身了,七八个新产品先后推出,厂子蒸蒸日上,职工心气也高起来,90年预计盈利70万元,一举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这还是在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后的结果。按照现在的势头,明年的销售和利润将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只有少部分人看到了农机厂拥有的另一部分优质资产——专利。按照荣飞的提示开发出的小家电都去申请专利了,已取得6项专利证书。尽管国内对知识保护做的不好,但这些产品却是有可能走向国外市场的。

市经委、农机局主要领导跟常乾坤谈话,肯定了农机厂这一年多来的变化,肯定了常乾坤的贡献和能力。上级研究了老常的使用问题,决定提升他为农机局副局长。

常乾坤读出了背后的阴谋,当即拒绝了。理由是他的任命不仅经过了主管局,而且经过了职代会,有民选的味道。如果免职另调,需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批准。

农机局盯上了这块肥肉,决定将其收回来,却遇到了常乾坤设置的障碍——目前的局面是这个曾经是包袱或鸡肋的厂子快成了常乾坤等几个人的私产了,生产经营完全由其把持,除了上缴利润外,局里竟完全插不上手了。可是农机厂这一年多来的折腾完全是常乾坤带着人完成的,从资金筹措到产品开发,局里没拨过一分钱。相反,局里的领导每人还得到处于市中心的农机厂旧址上新起的一套住宅楼。欠着常乾坤好大的情。于是有人曲线救国,建议将已成为农机厂核心的常乾坤调局里,老常是正科级,提一步升为副处。然后派人接管农机厂。

消息传到农机厂,厂里自然不满。总支书记去局里反映情况,职工不会答应将老常调走的。

之前只是传言,现在局里将底牌亮出了。做法还是有些人情味,毕竟将常乾坤提升了。

“我不会离开。我想问你的是,如果硬来,我该怎么办?”

“之前的布局只是预防措施。硬来自然不好。只要方法对头,他们会尊重你的意见的。”

“他们肯定想接手农机厂了。我在他们眼里属于不大听话的。”

“局里会同意的。只要你的思路方法对头。国企最大的悲哀就是没人为其真正负责。只要有利于决策者,你的意见就会被采纳。”

“我就是向你讨教来了。”

荣飞没有直接回答,“我有个想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终极目标就是将农机厂拉进联投的体系来。这个不必隐瞒你,你们现在搞的家用电器非常有前途,联投的汽车上来后,车载的收录机,影碟机都是大市场,加入联投彼此都是双赢。但农机厂是国企,小也是国企,有国有资本搁在那儿总是很麻烦。北新那边会启动一轮力度很大的国企改制,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出售给个人,其中有个微电机厂,规模很小,处于半停产状态。我建议你们将其买下来。家用小家电的核心部件是微电机,有必要将其抓在手里,买下后投入资金对其进行改造,成为内部的核心供应商。在这个过程中将农机厂改名,扩大已经实施的员工股份,叫股份合作也好,总之将目前的国有股权打散,最好将其降到绝对控股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