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生没念过几年书,李粤明的话他一半听不懂。加上李粤明粤味很浓的普通话,傅春生只好向司机求援,司机说,我也没完全懂,大致是表扬你们村搞得好。同车的黄明福普通话的水平比李粤明好,“李总的意思是看了您家乡的实际情况,比听说的好很多。农村也很富裕啊。你看那些还没有竣工的房屋,很好嘛。”
“李总和黄总过奖啦。也就是这几年好了,那些新房子全是这几年盖的。之前的几十年全村很少有人盖房子啊。”他说的是实情,傅家堡实业的崛起,让全村几百名劳动力走出了传统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最密集的地方不是城市而是农村,一个人就可以伺弄的土地非要五个人劳作,不穷才怪。
“过会我们看看你的厂子好吗?”
“没问题啊。正想请二位老总指教呢。咱们本来是一家人嘛。”傅春生这两年没少接待上面的领导,场面上的话还是会说几句的。两天的会议让彼此都熟悉起来,说是自己人倒也不算客气。
荣家没想到大雨天突然来了一帮香港的客人,有些忙乱。邢芳是见过李粤明和黄明福的,向公公婆婆介绍了客人的身份,荣之贵和魏瑞兰都是城市贫民出身,没有见过世面。当初荣飞结婚,在请朋友的婚宴上见过黄李二人,但那天客人太多,他们哪里记得住?只是知道是儿子的朋友,除了几句客气话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倒是老太太问了客人的身份和职业,显得不卑不亢很是得体。李粤明和黄明福知道荣飞对其祖母感情极深,二人郑重其事地给老太太鞠躬行礼,祝老太太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让老太太极为开心。李粤明摸出一个小盒子,“这是我太太专门挑的,让高僧开了光。专门保佑小公子一生平安。”打开是一个小孩子拳头大小的玉佛,荣之贵眼睛立即亮了,总泡古井巷的他对古玩有了几分鉴赏能力,一看就是上好的硬玉,从颜色上看应当是黄阳绿。他在古井巷看上一个翡翠饰件,指甲大的玩意就开价3000元,姑且不考虑还价问题,这个玉佛可就价值不菲了。
“这太贵重了,使不得。”荣之贵说。
“荣先生,我们搞起明华,差不多全拜令郎所赐。如果没有令郎的指点,李某不过是香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商人而已。”
魏瑞兰有一半不信,问情由,李粤明便说起八二年荣飞南下游说他创建明华的往事。荣之贵夫妇知道荣飞那次广东之行,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可以都追溯到那次不声张的南行。二人不约而同地想到儿子还是和他们生分,做正事怎么不打招呼呢?
李粤明又摸出几个红包交给邢芳,说这是给孩子的见面礼,不收不行。红包上写着名字,邢芳见其中一个是郑小英,便问郑老师没来吗?黄明福哈哈笑着说郑小姐住院待产呢。邢芳啊了一声,“回去请二位向郑老师问好。有机会我们一定去看她,荣飞常提起郑老师,有她的好消息,荣飞一定很高兴。”李粤明和黄明福来北阳后才得知荣飞抱养了个女孩,没有带合适的礼物,只好给甜甜红包了。甜甜不知道该不该要,傅春生说没关系的,长辈给的就收下吧。
等李黄从傅家堡实业转回来正要告辞,荣飞赶回来了,“吃饭吃饭。就在家里吃,我亲自给你们弄几个菜。让你们尝尝我的厨艺。”荣飞跑到厨房看了,让弟弟去买菜卖肉,“都是老朋友,有什么吃什么。他们整天下馆子都吃腻了,家里的饭算是给他们换口味。”中午荣飞真的下厨整了几个素菜,都是最平常的,凉拌黄瓜,凉拌粉条,烧茄子,清炒苦瓜,荤菜是回锅肉和胡芹炒肉。蒸了一锅大米,家里没什么好酒,只有荣之贵喝的北方烧。傅春生要去买酒,被荣飞拦住,“赶上有什么就吃什么,不必客气。”李粤明尝了几口菜,“哎呀,没想到你的厨艺这么厉害!”黄明福也说好。魏瑞兰刚才帮了厨,见证了荣飞的熟练手艺,心里纳闷儿子什么时候学了烧菜,在家里可是从来不下厨房的啊,难道是结婚后学的?忍了忍最终没有问。
李粤明在饭桌上再次向荣飞汇报了明华上市的工作,荣飞只是嗯嗯,没有多问什么。倒是对明华在国内的几个分公司的经营情况问的很仔细,除掉北阳公司,荣飞只去过深圳公司和广州公司,其余的都没去。哈尔滨建厂已经结束,即将投产了,对这个最新的工厂,荣飞细致问了产品布局和生产能力,没有表示不满。
“这回将经济研究室拿出来,二位有什么想法?”
“荣老先生非常重视研究室。前期出的几份报告荣先生给了很高的评价。”李粤明答非所问。
“哈哈,经济研究室不需要搬家,就在广东好了。隆总在上层有比较灵通的消息,她过去是搞经济类媒体,在北京也有很多人脉,理论界认识不少人,归联投直管比较合适。研究报告你们第一时间就可以见到,这个机构目前的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将来会让更多的人吃惊的。”
“对于上市后的明华,荣总有什么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