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林厂一直是联投的坚定支持者,这点与其他人不同。明华贸易不用说,因为荣飞是以明华贸易作为联投的母体的,陶氏在犹豫,明华服装似乎不赞成。
“内部还是有些不同意见,不过趋于统一了。这很正常。”荣飞笑着说,“亲兄弟还闹矛盾呢。”
“荣总您可是绝对控股。”荣飞知道郭凯庆说的是明华服装,“股份就代表了不同的利益诉求。我所做的就是尽可能为不同的利益诉求找到共同点。咦,老魏叔还回不来吗?”
“大概喝多了。上午走的时候还说晚上要请你吃饭,跟公司的中层们见见面呢。”枣林建材已经有四个车间和四个科室,很有些正规模样了。
“晚上我要到小舅家吃饭。约好了的。这次我主要是来办私事,而且,公司是你们搞,我不过是个股东而已。”小舅魏建军如今是采购科的副科长了,也算中层干部。不过村里人更在意工资的多少,对于中层啊公司级啊的概念还很模糊。
第三十五节
晚饭时魏氏兄妹除了魏建国之外都在魏建军家聚会。荣飞从建材厂回来见到魏福常,瘦高的表弟戴上了眼镜,很拘谨的样子。魏瑞兰说起魏福常的事,荣飞看了期末的成绩单便答应了,福常又是年级第一,但总分只有四百三十分。而且英语不及格,只考了43分。
农家子弟离开农村最好的办法就是考上大学。他们叫脱离苦海。但可惜农村子弟的升学率非常低。现代化的进程中加速城市化肯定是不可避免的方向,问题是农村随着人才的流失变得更加相对落后和贫困了。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枣林或许是个例外,或许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范例。枣林的变化来自于建材厂。如今村人都习惯将暖气片厂叫建材厂了,如果没有这家欣欣向荣的企业,只靠种地,最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人多地少,平均每人只有一亩多一点,怎么办?临河这边还好,空山那边的情况更糟糕。对农村一直不陌生的荣飞感觉到这个怪圈,如果优秀的农村青年源源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城市,农村便是真正的失血。人才在任何地区任何时代都是最宝贵的资源。可是目前确实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枣林建材或许只是一个例外。
现在有两家乡镇企业了。傅家堡实业和枣林建材,荣飞准备让彼此更深入的交流,更深入的整合,力争将这两家乡镇企业做大做强,使其更健康地发展。
魏瑞兰有些担心福常到北阳的学校是否好找。荣飞说问题不大。如果去北新市就学也行,他也可以办。二姨说还是到北阳好,当然,有个亲戚做依托更令家里放心。荣飞说那就北阳吧。学籍不变,将表弟插入邢芳所在的三中念余下的二年高中不算太大的问题。三中是市重点中学,在安排邢芳工作的时候就认识三中的刘校长了,有主管副市长王林的面子,刘校长对荣飞极为客气,后来和刘校长吃过二餐饭,彼此的关系更近了。荣飞请刘校长是为邢芳,中国人重视饭局中的友情,喝上二次大酒便是朋友了。虽然王林调出了北阳,但刘校长不会人走茶凉。
魏明兰解决掉心头大石,非常高兴,非要大姐和荣飞再住二天。荣飞说必须去空山了,明天就让福常陪母亲坐火车回北阳,自己则直接去空山。
从临河到空山有二条路,一条是向东先到北新市然后往南,全是柏油路面。另一条是砂石路可以绕过北新市,比大路近15公里。因为天气不太好,阴着似乎要下雨,荣飞决定还是走大路保险。
在北新市郊,荣飞琢磨着是不是见见王林,正犹豫间,放在副座的黑不溜秋的大哥大响了,荣飞不得不像志愿军战士端着通话器一样举起体态雄伟的手机,电话是王林来的,问他在哪儿?
“嘿,我听说你在临河。你小子来到我的地盘上也不来找我?”
“正考虑呢。有事?”肯定有事,王林目前的工作不会有闲工夫跟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