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市政府门口还算平静。在传达室,荣飞拨通了王林秘书傅祥林的电话。很快,小傅跑出来将荣飞接进了政府。

“王市长正参加常委会。你等他还是……”北阳市政府和市委在一个大院里办公,那就是说王林就在这个院子里。

“给王市长递个纸条,能做到吗?”

傅祥林想想,“我试试吧。”他知道王林极为重视眼前这个青年。

荣飞找了纸笔,略一思索,写了百十个字,折好,交给傅祥林。

一些事是无法瞒着秘书的,这也是秘书掌握首长很大权力的因素之一。

王林不是市委常委,但今天紧急召开的常委会正是研究学潮问题,作为分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自然便列席了常委会。傅祥林利用他上厕所交给他的纸条,让王林出了身冷汗。

胡友荣不缺政治敏锐性。当得知g大,北阳工业学院,北阳建筑学院,g省师范大学,g省医科大学等五六所高校的学生打着标语呼着口号上了街,胡友荣立即驱车到了现场,乱哄哄的现场令他极为生气,他预感到这件事情恐怕已经过新华社渠道传到了中央,遂决定立即召开常委会研究对策。

86年的北阳市委共有三位副书记。程恪市长是“法定”的排名第一的副书记,但他的党内分工是政府工作。后来将被直接描述为经济工作。其余两名副书记各有所管。所以,会议开始,主持会议的胡友荣首先问的不是分管教育的副市长王林,而是分管学校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张昊清。王林虽然是分管副市长,但从资历和职务,都在张昊清之下。

面对胡友荣的责问,张昊清承认自己没有及时掌握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以及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非组织活动,“师范大学罗校长曾报告说上周有北京高校来人,有串联迹象,我指示及时掌握情况——建院星期天有人在校内演讲,学院也报告了,无非是那套民主自由的东西,这几年国门打开,大学生们接触西方各种思潮比较快,一些人比较激进,学院认为出发点也是好的,毕竟我们工作中不是尽善尽美……”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胡书记,我建议研究如何平息事态,学生们堵在街上,对市委的影响是不好的。”程恪坐在胡敢的左首,轻声对面无表情的市委书记说。

北阳不是第一个出现学潮的城市。北京有,上海也有。这次学潮似乎是全国性的,省委至今没有过问,连一个电话也没有。胡敢有些吃不准。

涉及政治,胡友荣不得不慎重对待。

“对头,当务之急是将学生劝回学校里。临近期末了,这帮学生这是干什么?”坐在胡友荣右手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董维辰听清了程恪的话。

“王副市长,你是分管教育的,说说你的意见。”胡敢将目光对准一直低着头的王林。

王林在琢磨着荣飞纸条上的话。因为纸条上写着:学潮是错误的!一定要站稳立场,一定要强硬对待。两个大大的“一定”,显示了荣飞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