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乡镇企业的出现时极为引人注目的大事。对于此事的认识,几十年后褒贬不一。荣飞在复旦修国际金融时,曾听同学就乡镇企业的优劣展开极为激励的辩论,正方认为,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就是工业化。而工业化必须让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转向工业领域,在国家经济实力尚弱的当时,兴办乡镇企业是合适的,而且是必须的。当时的人口比例是什么?农民占了70-80!舍此还有更好的途径吗?乡镇企业吸纳了大批隐形实业人口,让贫困之极的农村快速致富,难道不值得称道吗?至于乡镇企业的没落,原因很多,不能简单的归咎于乡镇企业本身。反方的意见是从乡镇企业的后果来辩论的,乡镇企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环境的快速恶化,贫富悬殊,腐败横行。这些不都是事实吗?成功的乡镇企业有几个?长期采用粗放经营,甚至一些连粗放经营业算不上的企业除了浪费国家本不富有的资源还能干什么?荣飞内心是站在反方立场的,但他亲眼见证了临河,主要是枣林镇暖气片的兴起和没落,实在是有太多的感慨。那次他没有参与同学的辩论,事实已经做出了最好的答案。
问题是时光倒流了!荣飞觉得自己现在有责任参与到枣林镇的乡镇企业中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让这个起步甚早的乡镇企业走上一条健康之路。
很多时候,人们会轻视从前。就像我们在阅读历史时会有许多的感慨。比如,明末清初是一大变局,引发的后果影响至今。结果就有许多人假设,假如如何如何,就会如何如何。熹宗朝正处于小冰河期,北方的平均温度比正常低了好几度,对北方的农业打击极大。只要明朝断绝与满清的贸易,比如严厉制裁长期与满清做生意的晋商集团,就可以将挣扎在冰天雪地里的女真集团困死、饿死、冻死!简言之,认识到小冰河期的影响,明朝中央政府便有了很多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可是,小冰河期的知识是后世获得的,身处当时的人们即使是最具智慧的人也不能认识到此点。再比如,摧毁明朝的主要是陕西农民起义,如果认识到流贼对中央政权的危害,完全可以在祸乱发生之前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赈灾力度就是其中之一。可是朝廷最具眼光的大臣也想不到流民的力量竟然如此之大!够了,褒贬古人本身就是一种无知。
荣飞是8月14日根母亲和弟弟回到枣林镇的。一问之下,枣林暖气片厂已经出现了。
“真的啊,太好了。”荣飞是跟二舅打听的,二舅魏建军目前就在暖气片厂上班。
魏瑞兰对二弟的工作并不在意,或许她连乡镇企业是什么也不晓得。她关心的是木头,所以她正跟大哥魏建国聊了起劲。魏建国在镇上当会计,交游广阔。
“哥,你帮我买点木头吧,02方足够。材质也不要很好,就是打个床和柜子。城里买木头很难的。”
“木头倒是有,就是价钱高。”魏建国一向瞧不起荣之贵,总觉得荣之贵看不起他是个农民,“最近价钱涨起来了。至少在枣林涨了。知道吧,枣林办了厂子,到处需要木头。不过妹夫也不缺钱……”
“跟我也斗心眼?”魏瑞兰知道魏建国心高气傲,怀才不遇,“是我求你,之前求过你吗?第一次就顶了我?”
“那倒不是。我说的是实情啊。”
“杨木多少钱一方?”
“具体的我也不知道。”魏建国开始胡扯,“熏干的木头怎么也得300吧?”
“这么贵?”魏瑞兰叫了声。
“这还贵?不就是你们两个月的工资?”魏建国说,“又不像我们农民,每年在地里刨食,风吹雨淋也挣不到几个钱。听咱妈说妹夫买了车跑运输?宁雇外人也不用自己人。”
魏瑞兰叹气。魏建国是当过兵的,在部队学过开车。为此曾托母亲跟大妹说过替荣之贵开车,但荣之贵对魏建国一样有成见,而且,王志刚提出了自己的亲戚,王志刚目前是不能得罪的,在整个生意链条里,王志刚的位子很特殊。
“他有他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