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剽窃”歌曲的事没完,课程设计期间,音乐学院教授秦武阳找上门来了,“荣飞,你的歌有人买了,托我找你谈谈。”秦武阳将荣飞叫到一家小饭店,“你没有意见吧?”
“什么价格?”
“每首歌500元。”秦武阳举起左手,张开五个手指。
“不卖。”荣飞断然拒绝了。
秦武阳以为这个价格足以打动荣飞了,没想到这个看上去憨厚的青年完全不予考虑。
“为什么?”秦武阳不解地问。
“买方是谁?唱片公司吗?”
秦武阳诧异地看着荣飞,“你怎么知道?”
“除了唱片公司,还有谁要新歌呢?秦老师,我写歌本来不为挣钱,但对方既然是商业公司,在商言商,我就得按商场的规矩来谈了。歌曲是劳动产品,属于艺术品的范畴,香港就有纯粹的以写歌为生的人,知道写一首歌多难吗?它需要灵感,而灵感不是说来就来的。因此,500元太少了。”
“你说个数。”秦武阳在中间扮演了不甚光彩的角色,因为这二首歌太出色了,让唱片公司怦然心动,来找他的可不止一家。
“我要唱片公司跟我签个合同,按照唱片的销售额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比如一张3元。”
“太多了吧?”
“唱片的制作费本身并不高,虽然我不是你们这行的人但大概的情况是知道的,主要的费用是词曲作者和歌手的费用。其余就是发行费用了。就按一半对一半,歌手就算多占一些,词曲作者也不应少于这部分费用的30。按照每张唱片10元,我拿3元多吗?”
秦武阳心情复杂地看着荣飞,眼前的青年给他的是一次次的意外和震惊。这家伙不仅是个天才的词曲作者,而且是个精明的商人,一次性买断和按销售提成绝对不是一个概念。
“而且,应当参照书籍出版的办法,再版时必须征得我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