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页

陈淳的反对论据非常有力,北京人头骨化石在哈里逊总统号上的可能微乎其微。

“第五种观点是化石在‘里斯本丸’号上。据有关资料记载,1942年10月2日凌晨,装载着700多名日军官兵,以及1800多名英国被俘人员和财物的‘里斯本丸’号运输船,途经舟山附近海域时被鱼雷击沉,船上所载大量文物和奇珍异宝随之葬身海底。后来,附近渔民救起英军官兵384人,而据获救的英国战俘回忆,船上载有大批被日军掠夺的黄金财宝和文物,还可能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但是这种观点缺少相应的史料记载,仅仅靠几名日过战俘的猜测可靠性不大。”

说到这里,陈淳微微停下来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

“第六中观点是化石在天津美兵营。美国人类学家夏皮罗在《北京人》一书中说,一位原海军陆战队军人曾告诉他,化石曾辗转到了驻天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1971年10月21日,据护送北京猿人化石出国转移任务的执行人、美国医生费利说,装有北京猿人化石的箱子放在天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大院里的6号楼地下室木板层下面,而并没有被送往秦皇岛!旧时兵营已是几经易主,现属天津卫生学校,6号楼也在1976年大地震中震塌,后夷为平地改作了操场,在修大楼时连地基都挖开了,结果什么也没有。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化石确实运到了该兵营,只是我们无处寻找。”

“最后一种观点是化石在原美驻京都的领事馆。等会周家兴教授将会详细解释原因。不过贾兰平老师考证过,化石后来运到了天津的美海军陆战队兵营,并从那里运到秦皇岛,但半路该部队被日军俘虏,化石从此不知下落。由此看来,化石还在美领事馆的可能性并不大。以上就是化石下落的七种观点,我们将在论证之后再研讨制定寻找的方案。”

陈淳放下了手中的翻页器,微微有些疲倦的说。

因为是阶梯教室,坐在最后排的于飞位置是最高的,从他的角度可以看到前排就座的每一个人。他们之中大部分的头发都已经斑白,特别是在第一排就座的老人大多是年逾姑息,有的更是耄耋之年,甚至,在这些座位中还空着两个,上面并没有坐人,而是放置了两个相框。

秦小衿解释说他们是裴文中、杨中坚,本次寻找活动发起人之一,裴文中更是发现北京人化石的第一人。但是很不幸的是,在活动开始前夕,他们相继过世了。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重,贾兰平将他们的照片带来,就好像他们在天之灵也在参与本次寻找一样。

听到这里,再看到那一簇簇花白的头发,于飞有一种很心酸的感觉。

第256章 又生枝节

让于飞感到亲切的是,他还在人群中发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比如单家强、马尚都等人。于飞有些奇怪,单家强是书画鉴定专家,马尚都虽然涉猎的广一些,但是对于古人类学应该没有多少研究吧?他们怎么会在这里?

其实这是于飞没有想明白。现在进行的不是京都人化石的研究,而是寻找。既然是寻找当然要整合的力量越大越广越好。马尚都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的私人博物馆——观反博物馆,其人脉之广自不待言,观反博物馆的很多藏品都是社会各界人士捐献的。现在马尚都还把观反的分馆开到了浙江等地,对于他的志愿参加,贾兰平等发起者是非常欢迎的。而单家强不仅是书画鉴定专家,他还是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其对于古玩的收藏和寻找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于飞不由露出一丝苦笑,这一次来京都他本来是不想让马尚都、叶建军等人知道的,现在看来根本就躲不过呀。

陈淳在介绍完京都人头骨化石的去向的七种观点之后,便宣布休息十分钟。然后再研讨寻找的方案。

“跟我来,我带你去见见我的老师。”秦小衿拉了一下于飞向贾兰平走去。

在带于飞来京都之前,秦小衿已经在电话里征得了贾兰平的同意。贾兰平虽然专攻考古学,但是《兰亭序》真迹和《红白芙蓉图》等藏品的回归在收藏界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贾兰平也是知道的。当听说于飞就是这些国宝主人的时候,贾兰平对于飞的参与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一再要求秦小衿一定要带于飞来见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