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页

汝窑与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兴盛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品亦不多见,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7件,弥足珍贵。也有家财万罐不如汝窑一片的说法。

而奉华款的汝窑则代表是刘贵妃的私人之物,一般都是汝窑中的精品!相传宋徽宗赵佶时,一献女取名为“奉华”,“奉华”得到宋徽宗宠爱后,御封她为刘妃,赐宫一座,取名叫“奉华宫”。很多有奉华款的汝窑均为奉华宫的专用物。

按理说汝窑的价值丝毫不在元明青花之下,于飞见过一个类似的汝窑碗在北京中嘉拍卖会上卖出了两千三百万的高价。这样一个汝窑碗竟然没有放在博古架上。这让于飞非常的奇怪,其实这要说是日本人的习惯和喜好问题了。日本人酷爱元明时期的青花,对于两宋的瓷器的喜爱却要弱上不少。这才给了于飞捡漏的机会。

“真不知道怎么形容你的运气,这么多件藏品,你竟然还能挑出这最贵重的一件。”叁井纱织颇为无奈的说。

“这……真事不好意思,如果是其他的藏品,即便再贵重我也不在意,只是这件汝窑瓷器确实是我非常喜欢的,所以……”于飞装出为难的表情说。

“好了,好了,纱织虽然不是男儿身,但是说出去的话还是会守信的,这件汝窑瓷器就归于飞君了。”叁井纱织将原本装着瓷器的盒子推到于飞的面前,至于里面的瓷器?于飞两手紧紧攥着呢,仿佛是生怕被叁井纱织抢回去一般。

刹那间于飞都感觉到自己快疯了。这个世界太疯狂了,自己竟然用两把破破烂烂的圣武天皇剑换到了《兰亭序》的真迹(有可能),外加一个汝窑的瓷器!

这样的买卖简直太赚了,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好的事情了。

“纱织小姐,这是天皇剑,请你收好。”于飞一改之前对圣武天皇剑无限爱惜的摸样,很随意的将两柄剑放在了几案上。

办理完相关的相关的手续之后,于飞连一刻都不想呆下去了,他现在就想找个地方,好好研究一下这两件刚刚到手的古董。

“纱织,感谢你如此的信任,让我看到了如此大规模的私人收藏室。我想我现在该告辞了。”于飞说。

“偌大的收藏室,如此众多的中国的古玩珍品,于飞君不想再仔细的欣赏欣赏?这可是储藏室第一次向中国人开放哟,于飞君可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呀。”

叁井纱织甜甜的一笑,将“第一次向中国人开放”这几个字咬得很重。

“不必了。于飞就是一个俗人,这里的东西再好也不属于我,与其看着眼馋,倒不如眼不见为净。”于飞说的是实话,什么“入我眼即我有”这样的境界于飞恐怕一辈子都达不到了,他现在的思想境界是:看上眼,我就要拿走。至于什么第一次向中国人开放之类的话语,于飞更是直接忽略了,你把它当成处女的初夜吗?咱没有那个兴趣!

两人一边说,一边出了收藏室。叁井纱织安定一个按钮,收藏室的门缓缓的关闭了。

正在这时,一个穿着西装的保安急匆匆的走了过来,在叁井纱织的耳边嘀嘀咕咕的说了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