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第三百一十九章 洛杉矶,欢迎你(二)

这是芝加哥一家中学的体育馆,因为是周末,所以校方答应将球馆租借给他们。阳光从高高的透气窗照射进来,不球馆在设计的时候显然充分的考虑到了这一点,阳光只是撒在球场周围的观众席上。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坐在场边休息区中的章明基看着球场上那个跃动的身影,不由得开始回想过去的一些事情,一转眼,他们正式成为好朋友已经有六年了。在这六年中,章明基见证姚明一步一步的成长,而他对姚明未来的想法也一点一点的发生着改变。正如他六年前完全没有想到姚明能够来nba打球,但事实上姚明不仅来了,而且马上就要参加nba选秀,如果他幸运的能够哪一支球队选中,那么他将能够像王治郅那样出现在nba的赛场上,这是很多中国篮球运动员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章明基永远没有想到,他和姚明会因为一双球鞋而结缘,姚明4岁生日的时候,得到生命中第一个篮球,此时,章明基一家搬去了美国威斯康星州。篮球伴着少年姚明默默成长,大洋彼岸的章明基根本没有听说过他。然而冥冥中,也许早已注定章明基与姚明的缘分。章明基结了婚,太太恰巧是姚明的表亲。

1996年,还没有名气的姚明谈不上签约鞋商,很难找到合脚的篮球鞋。那时侯,他脚穿一双美码18号的阿迪达斯,还是从国家女篮中锋郑海霞那儿弄来的,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打入上海东方大鲨鱼队。因为这样就能得到一双很好的篮球鞋。成了姚明亲戚的章明基听说后,提出帮姚明在美国找球鞋带回上海。为这事儿,章明基几乎跑遍了麦迪逊市所有鞋店,甚至找到了密尔沃基和芝加哥一些很偏僻的鞋店,最后通过朋友帮忙,才在耐克的圣路易斯仓库里找到一双合适的球鞋,不过已经是上一年的款式。

那时候他猜想:姚明应该不会介意吧?而现在的姚明已经不需要为找不到合适的球鞋的而发愁,但是两人的友谊却是从那一双过了时的球鞋开始的。正当他沉浸在自己回忆之中,球馆里突然安静了下来,既听不到篮球啪啪的拍动声或是篮球空心入筐那种清脆的刷声,也听不到跑动中球鞋与地板摩擦的滋滋声。

章明基抬起头,发现球场上的姚明正两手叉腰,右手上夹了一个篮球,静静的看着他。这不由得让他想起了当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候的场景。1996年,姚明骑自行车来找章明基。章明基在上海的家是30年代造的老房子,门高约206米。已经超过210米的姚明进门的时候还得微微低头避让,他的神情腼腆得像个孩子。

一样的笑容,一样稚气未脱的面庞,虽然没有刮干净的胡渣显示出岁月留过的痕迹,但这一刻,章明基仿佛又看到了六年前的那个大男孩。“今天的训练完成了?”章明基站起身来,从一旁的包中拿出条毛巾,扔给了站在不远处的姚明。

“在想什么呢?”姚明接住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然后把它挂在了脖子上。

“想起了以前的一些事情,感觉时间过得真的很快,一转眼就是六年了!”章明基眯着眼,因为阳光刚好射在了他的眼睛上。

“我记得我们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还劝我来美国读大学,你说我可以在美国的大学里打球,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有关来美国的事情,不过不是nba,而是读大学,我妈妈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我读大学!”似乎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空荡的球馆刻意的为两人营造出了一种怀旧的情节。

“那时候你告诉我,美国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有这么多球队,欧洲有这么多球队,每年他们都有资格参加选秀,可只有60人入选,其中只有不到一半人可以坚持3年以上。所以我的机会不大。我应该听妈妈的,优先考虑教育。如果我能打nba,最好,如果打不上,还有读大学的后路。”

“那时候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在和你见面之前,你妈妈叫我劝劝你!”当时没有人没人指望姚明能打上nba。对那时的姚明来说,nba只是一个遥远得不太真实的梦。离他最近的梦想,是和王治郅一起站在cba的球场上。支撑这个梦想的,则是上海篮球的划时代变革。

1996年11月,在全国联赛乙级队中徘徊多年的上海男篮一飞冲天,成为cba联赛中势头最劲的甲a新军。之后,主帅李秋平顶着“忘恩负义”的骂名清洗旧臣,将姚明、刘炜等青年队队员召入东方大鲨鱼队。

“记得那年你在八运会上替补出场,拿下9分17个篮板,你妈妈后来告诉我她之前认为你打球如果不行就赶紧出来接着念书的想法估计是行不通了!”

“一个不会做梦的人是不会有所成就的,这话是当年你告诉我的!”姚明看了一眼球馆上方的那个电子记分牌,“今年是我最后的机会,我不想失去它!”姚明在不断成长,cba的舞台对他来说已经不宽广,他梦想着踏上nba。2000年悉尼奥运会,成为了他人生中意义重大的一个转折点,他第一次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