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琳女士,我是您作品忠实的读者,但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您第一部小说的扉页上,您首先表示感谢的是xylon先生,其次才是您的女儿?”一个记者首先站起来向jk·罗琳发问,他的问题似乎有些跑题,但同时提到了在场的两位重要的人物,所以罗琳还是笑吟吟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部小说在创作之初,有两个人给与了我莫大的帮助。一位是亲爱的女儿,一位就是尊敬的xylon先生。在小说还没有开始创作的时候,由于生活的问题曾经让我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之中,心情抑郁的我一度考虑过自杀!”
罗琳回忆说:“让我放弃这一念头、决心去寻求帮助的原因,可能是我的女儿。我想我的想法是不对的。后来我想家庭医生寻求了帮助,很庆幸最后我度过了那段人生中最阴暗的日子。所以我很感谢自己的女儿,是她给了我创作《哈利波特》系列精神上支持。”
“而我之所以首先感谢xylon先生,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对这个故事表现出浓厚兴趣的人,我们之间的故事在xylon先生为小说作的精彩序言中已经描述得很细致了,很难想象在一个陌生的咖啡馆里,xylon先生可以因为对一个故事的欣赏而对一个陌生的女人给与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帮助。”说到这里,罗琳的情绪开始变得有些激动,每每回忆起两人初次相遇的场景,罗琳都会变得很感性。
“在我的小说出版之后,有人曾经对我说过,xylon先生之所以愿意帮助我,只不过是因为他是一个嗅觉敏锐的商人,他只是比别人先一步看到了这部小说巨大的商业价值!”
罗琳深深的吸了口气,“我承认xylon先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商人,但我更愿意相信他有一颗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心。只是因为对一个纯真女孩的喜爱,他在咖啡馆里为我的女儿点了一杯果汁;只是因为看到当初我们母女生活的窘迫,他可以在没有任何正式合约的情况下预支了我一笔不菲的资金;只是因为对这部作品的欣赏,他拒绝了那些或许能够让这部影片变得更有商业价值的美国导演。我想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远远概括不了xylon先生身上的美德。”
发布会现场响起了一阵掌声,凡是与萧逸臣有过接触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他的真诚,所以现场的很多人,鼓掌都是在发自内心的。倒是坐在台上的萧逸臣感到有些赧颜,他的动机其实并没有jk·罗琳所说的那么高尚。
等到掌声过后,发布会才继续进行。一个记者抓住了jk·罗琳刚刚的发言向导演吕克·贝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导演一度是好莱坞热议的话题,您觉得是什么让xylon先生最后选择了您?”
“因为之前我和xylon先生就有过合作,而我又是一个欧洲人,同时我又是这部小说的忠实读者。xylon先生在我准备主动找他之前找到了我,然后他告诉我这部影片可以交给我来拍,前提是我的拍摄想法能够让罗琳女士满意。很庆幸罗琳女士对我的很多想法都表示了支持,事情就是这样。”吕克·贝松的回答很简短。
“吕克·贝松是一位充满创意的导演,更重要的是他对原著有着充分的了解,并且愿意遵循原著的情节发展,这应该是我们合作的基础。”jk·罗琳点点头,她对吕克·贝松的想法给与了充分的肯定。
“xylon先生,您也是同样的想法吗?”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导演人选一直颇受争议,现在的记者更想听一听作为制片人的萧逸臣的解释。
“如果你看过影片《第五元素》,那么你就会觉得由吕克·贝松先生来担任本片的导演是理所当然的,对于一部通话似的魔幻电影,吕克·贝松先生的创意和想象力是我最为看重的。”
“其实导演的人选一直是让制片方很头疼的问题,按照罗琳女士的想法,她需要一个能够遵循原著故事的导演,但这个要求本身就有些困难。导演拍摄一部电影就是要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如果只是单纯的按照剧本来拍,导演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而在众多的导演人选中,只有吕克·贝松先生的构想符合这个条件,所以相信大家在这部影片中,看到的不仅是原汁原味的故事,还会看到充满吕克·贝松导演风格的想象!”
“吕克·贝松先生,您觉得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能够让书迷们满意吗?”又一个记者站了起来。
“每个读者在读一本小说的时候,都会在自己脑海中将书上的文字转化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想象,要想符合每一个读者心目中的理想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的制作人员只是力图尽可能地满足更多人的想法——这是我执导影片拍摄影片时的重要原则。”吕克·贝松解释说。
“为了了解书迷们对影片到底有什么看法,我们还专门委托了一些媒体进行了一项针对儿童展开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孩子们最关心的就是影片能否再现书中所描绘的那些神奇景象,比如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神秘山谷、故事中出现的各种奇怪生物、盛大的魁地奇比赛等等。这是一个成年人与儿童比拼想象力的时候,大人们拍出的电影是否能猜中小朋友心里描绘出的景象呢?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