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了第一杯酒,萧逸臣又再次举起了酒杯:“新世纪的已经遥遥在望,好莱坞电影也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新世纪里商业电影将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亚洲经济虽然在危机中遭受了挫折,但亚洲市场的潜力依旧,好莱坞电影开始重视运用中国元素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未来亚洲电影市场必将是好莱坞电影与本土电影全面交锋的战场,这对于华语电影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萧逸臣的接下来的这杯酒,敬的是华语电影的未来。
萧逸臣平日里很少喝酒,今天连续的喝下了两杯,却依旧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他给自己倒满了第三杯酒:“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萧逸臣引用了港片中《东方不败》中的经典台词,以酒助兴:“这杯酒既是敬我自己,同时也是敬在座的各位!”
几人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话题还是华语电影未来的发展。“华语电影在好莱坞要想成功,是要让我们的题材真正的被别人接受,而不仅仅只是几个演员、武指混得好。好莱坞不会为我们量身定做剧本,我觉得最后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电影本身实现国际化,走进国际市场,华语电影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
饭桌上程龙非常赤裸地表现出这种野心,相比之下李联杰就圆柔得多,总以阴阳、循环观点解释一切。
“现在的好莱坞确实很喜欢在自己的电影中加入中国功夫的元素。”在这个问题上袁何平最有发言权,这两年不断的有制片人或是导演找到他,邀请他担任某某影片的动作指导,“但是我觉得好莱坞电影用的只是东方电影的一个架子,真正的核心的价值观念依旧是美国文化。只是依靠好莱坞电影,永远都拍不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电影。”
“说白了还是要有资金和技术,香港电影从不缺少人才,但是在资金和技术都无法和好莱坞电影相提并论。技术上的问题可以引进,实在不行还可以直接请别人来做,我觉得资金才是限制香港电影发展最大的瓶颈。好莱坞现在拍一部电影动辄上亿,而且还是美元,在香港一亿港币已经是顶天了。”
吴雨森在好莱坞和香港都有丰富的从业经历,他在好莱坞出名之后,曾经有香港的电影公司请他拍片,他只问了拍摄成本就直接拒绝了,在好莱坞他随便接一部片子都要比这个高,人往高处走,这也是很多人到好莱坞之后就不愿意再回去的缘故。
“何冠昌过世之后邹文怀在嘉禾独木难支,香港的电影公司,比香港电影衰败得还要厉害!”徐克轻轻的叹了口气,他刚刚从香港过来,那边的情况他比其他人都要清楚。
“香港电影要振兴,真的需要一个领军的人物,60年代出了邵逸夫、80年代出了邹文怀,这两个时期都是港片最繁荣的时期。我觉得萧先生有这个魄力也有这个实力,您既然看好香港未来的发展,为什么不直接进行投资,拍我们自己的电影?”
在上一次聚会中,袁何平就向萧逸臣提出过类似建议,在他看来,萧逸臣虽然是美国人,但是他很了解华语电影,他美籍华裔的身份能够同时被美国和香港接受,华语电影复兴的领军人物,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第一百八十二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袁何平的话提醒了萧逸臣,在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已经开始消散,很多企业在危急中资产缩水,这个时候,正是维亚康姆公司布局亚洲的最佳时机。但是对于现在的维亚康姆,当务之急却不是亚洲。一场新的并购大战已经悄然展开,维亚康姆这次的猎物是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仅仅是tv一家公司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维亚康姆!”这是让萨纳姆·雷石东下定决心要收购一家电视广播网最主要的原因。1997年维亚康姆全年实现营业额163亿美元,旗下的派拉蒙影业、百事达影业、tv音乐电视网、fl音乐集团、西蒙出版公司都实现了的盈利,其中仅派拉蒙影业就盈利超过30亿美元,这几乎占到了集团总盈利的一半。正是基于公司良好的运行现状和充裕的资金配置,萨纳姆·雷石东决定进一步的扩大维亚康姆的产业链条。
维亚康姆公司这些年的发展过程适应了业界合并的趋势。对娱乐业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和果断收购是维亚康姆公司发展的要诀。按照萧逸臣的定位,维亚康姆公司一直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内容提供商。而内容提供商要取得长远而稳固的发展前景,必须要有向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而对传播通道的占有就显得尤其重要。
“xylon,这些年维亚康姆的发展一直遵循着当初你提出的娱乐产业链的发展构想,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娱乐产业链上游强势的内容制造企业,派拉蒙、fl音乐集团的发展远远的超出了我当初的想象,相比之下,我们在娱乐产业链下游的传播渠道反而成为了比较薄弱的环节。”在一次和萧逸臣的谈话中,萨纳姆·雷石东不无忧虑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