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页

这一句的气势,一下子从下层冲到了上层,从金字塔的最下方冲到了高仿,站在制高点上……

的确,在别人看来,那个时候的太祖已经有了隐隐约约的庞大志向,已经开始追问谁主沉浮!

这一点十分符合当时太祖的心态。

再往下,“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话,就是最让吴砚田拍案叫绝的地方!

这几句话,把太祖当时的书生意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人看到了太祖和一些伙伴,在那个时候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在这里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把那些学少年的胸襟整个展露出来。

“恰同学少年……恰同学少年……”

吴砚田喃喃念动着这几个字,仿佛一股电流打中了他的脑海,让他瞬间有一个激灵,在很短暂的时间里,想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而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更是把少年心性,鲜衣怒马的心态表达得通通透透。

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少年时代,谁不是那样?

这么一段话,几乎是道尽了太祖年少时候的那些心情,也道尽了这本历史小说中给大家展示的太祖年轻还在读书时候的远大志向还有年少轻狂。

其中也有一种类似于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感觉。

那个年代的中国青年,激进而又忧心忡忡,他们关心倾颓国事,关心一切,不一定想要建功立业,但希望国家真正富强起来。

而最后几句就不用多言,这里引用了祖狄中流击楫的典故……

整首诗的气势磅礴隐藏在字面含义之下,没有《浪淘沙·北戴河》那样星火燎原之后的汪洋恣肆,却多了几分学少年意气风发的美好时光的展示。

这些和书中所展现的那种意向,还有那个时代的太祖,一切都十分吻合,让人不得不拍案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