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姓郑的老者激动的就准备施大礼,郑元璹伸手一扶:“同为荥阳郑氏,你这次为郑氏光耀门眉,大族族谱之中会有你这一支记入,三年,三年后我们还在这里。”
“是!”老者咬紧牙关重重再次抱拳。
“扩建百倍,招弟子千人。去吧,去看看长安的繁华,一切所需不用担心。”
“谢过族长。”
郑元璹脸上的笑意是从心底最深处发出的,在拿到瓷魁之后他却选择了退让。一来是想与崔氏交好,二来是他们这个窑根本就没有产量,眼下一年能烧制一千件瓷器就已经是上限,所以他需要时间扩大。
不过好处也是有的,大唐皇帝因为他的退让,特赐皇家之名,而且保持六年。
“三年,还有三年。”郑元璹自言自语的说着。
一位郑氏晚辈在旁问道:“叔公,我们不是拿到六年的金牌吗?”
“你不懂,邢窑这次差一点丢了皇家瓷器之名,他们必会奋起。除此之外,排名第二与第三的,也是规模不大的窑,愿为他们注资的有很多,也必会扩大。再说前十其余的四家,你认为他们的瓷器就普通了?”
“不,江南东道那名为蛋壳瓷的细瓷小杯,侄孙以为他们只是工艺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三年之后,不敢想。”
“儒子可教也!”郑元璹称赞了一句由,这才上了马车。
皇宫内,柳木坐在太极殿的地板上,盯着那套茶具。
柳木的心今天已经被震惊多次,这东西在后世的现代似乎不就存在。
柳木划亮一根火柴放在杯中,杯体上有微微的透亮,那感觉就象是一块玉雕的杯子。
“他们竟然成功了,但还没达到极致。”柳木放下杯子感慨了一句。
这套茶具确实是后世失传的东西,柴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