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4页

一个考生问道。

韩艺瞧了他一眼,暗道,这人是谁,真他妈有前途啊!笑道:“我不管常科,我只管制科,我们制科需求的是真正的天才或者人才,如果没有这方面天赋的人,即便入到贤者六院,那很快也会被淘汰的,因为我们贤者六院有着特殊性,你们一入院,就必须投入到工作当中,是骡子是马,一溜便知。”

这话说得,有内涵啊!

言下之意,看成色还得看我们制科,常科就别去考虑公平性了,那没有什么意义。

第1269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时至今日,大考可以算是全部结束了,只剩下吏部的面试,但那只是走一个形式而已。原本韩艺改制的时候,是加重了面试的比重,但是如今这么一搞,这李治也得顾及到李义府他们,因此不可能再出题考那些考生了,万一一个都没有回答上,那可就尴尬了,而制科的话就更加是如此了,吏部也不懂制科,想考也考不了,这个还是以贤者六院为重。

然而,一直以来,都是以进士登科登龙门,虽然如今明经、进士两科合二为一,较比起以往的进士科,成色可能稍微要差一点,但是在大考前,进士科还是最为引人瞩目的。然而,在考完之后,没有人再提进士科,大家讨论的全都是制科。

是三角函数。

是统计学。

是数学思想。

而且,士庶之争也是围绕着制科而展开的,因为在制科上,双方都有亮点,但寒门显然要更加得利一些,不是他们成绩比士族优异,而是因为以前高门大姓垄断仕途,他们是看不起寒门,常言道,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这个有明确的分级,但是如今这么一考,大家都是旗鼓相当,寒门足以证明,我们寒门不比士族差。

因此,别看制科抢走了所有的风头,但其实这一回大考对于士庶的传统概念,冲击是非常大的,寒门变得更加有底气了,因为这一回士族也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但是两边却是趋于势均力敌,这其实就是废王立武带来的一系列效应,因为废王立武就是寒门战胜门阀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但是士庶之争的话,韩艺早就看淡了,他只不过是借士庶之争来触发文理之争,他表面做的一切,好像是为了平衡士庶,其实他是要平衡文理,不然的话,他应该要在制科打击士族,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

这简直就是一次无情的弯道超车啊。

这种情况其实也只能发生在唐朝,要是换作明清,那纵使韩艺再贼,也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那时候的科举已经定型了,而唐朝的话,科举才刚刚开始,并不被人重视,入仕的途径太多了,但是大家都知道科举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不过究竟该怎么让这科举成型,大家都还在摸索当中。

因此韩艺主导的贤者六学能够在这一回科举当中,完成一次理科对于文科的成功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