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页

王彦薨,封王文道就藩于南洋爪哇,王世子文鼎袭楚王爵,进位大明监国。

次年,阁臣与议事堂,欲将权力收归内阁,东南官僚与勋戚地主冲突更甚,被东南压制许久的勋戚,不愿意完全交权,唆使王文鼎篡位。

时,王文鼎权力受到内阁所制,转为寻求勋戚支持,勋戚黎平郡王何文生、国公马进忠、刘武生等人发动兵变,于南京拥立王文鼎称帝。

蓟辽郡王高一功之子高世平,于北京逼迫共治帝禅位楚王,王文鼎于南京登基,改国号为夏,年号为开泰,追王彦为夏太祖。然而南京朝廷对于文鼎夺位,武将弄权却十分不满,大批文臣辞官归乡。

文鼎随迁都城于洛阳,又废除对五德号的征税和减征勋戚田赋,转而加征东南商税,并发兵攻打台岛,又出兵干预日本倒幕,引得势力日渐强大的南方商贾不满。

开泰五年,夏完淳等人于南京打起复明旗号,建立内阁和议事堂,发起倒王战争。

南京内阁,得到东南的新兴资本商贾的支持,五忠军内部亦发生分裂,戴之藩、李定国等站在南京一边,同洛阳开战,天下大乱。

时,各藩属国也卷入混战,明朝大量百姓外流,涌入南洋,美洲、新明州(澳大利亚)等地,躲避战乱。

开泰九年,洛阳陷,王文鼎座殿自·焚,悔恨不听王彦之言。

公元1689年,明朝复国,共治帝朱琳源重登帝位,改元兴明,并下令对王氏清算,掘开楚王墓,暴尸示众,并逼死皇后王文香,欲杀王、何、高、刘等二十六家满门。

此举有引得楚派愤怒,加之朱琳源加强皇帝集权,打压内阁和议事堂,资产阶级内部的保皇派和继承王彦思想的建制派分裂。

夏完淳由倒王,改为拥王,于广州迎接就藩于南洋的汉王王文道归明,王文道则认祖归宗,重回衡阳王氏,以王彦庶长子的身份,用王彦当年让共治帝所下皇帝不得干预朝政和兵事的圣旨为依据,发起复制战争。

公元1700年,在东南资本的支持下,王文道兵围南京,朱琳源下诏退位。王文道立姐姐孝烈皇后王文香之子为大明皇帝,改元新明,文道袭楚王爵,就任监国。

同年,东南商贾与北方勋贵地主,大会于南京,尊王彦为圣相,并将之前的制度进行总结,修补原来的漏洞,制定了限制皇权,规定监国由内阁首辅就任,八载一换,中途亦可弹劾,以及议事堂立法等等规定的新律令。

至此,从1644年至1700年,整个天下经历了56年的动荡,大明朝终于凤凰磐涅,浴火重生,完成了整个国家的大变革,进化成为一个近代国家。

而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混乱中,中原大地有三四千万的人口流向海外,各藩属和总督区的人口急剧的增长,最终向独立的国家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