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安、师堰、安阳都有铁矿,山西有煤,明军为了便于运输,在河南建造了许多冶炼高炉,为了减少运输成本,工部直接派五百多名工匠,来河南铸炮。
明朝对于火炮似乎是有一种偏执,从天启年间开始,就十分热衷于造炮,现在的明朝显然也继承了这种基因。
历史有时候,就是人心和人性来决定的,人在一方面取得优势后,往往就会热衷于扩大和保持这一优势,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最终被人弯道超越。
明朝在火炮方面取得优势后,也陷入这种情况之中,毕竟大炮能够解决,那还整其他东西作甚。
明朝在河南造的炮,并不是十八磅的红衣大炮,而是制造徐州之战时,使用过的巨炮。而除了传统的长管炮外,明军也开始铸造短管粗孔的攻城臼炮。
王彦在视察军营,安抚军心之后,领着一群人来到新安县,隔着老远便见几个巨大的高炉耸立在城外,一道道的烟柱,从高炉上面滚滚冒出。
“监国,那是新安县的冶铁作坊,铸炮坊就在作坊北面,监国是先进城歇息,还是现在就去看看。”游友伦骑马来到王彦身边问道。
这次巡视王彦没有做他的马车,将士们在前线挨冻,他坐在舒服温暖的马车内去慰问,有些不太像话。他很懂得收卖人心,分得清情况。他对百姓时,要适当的保持威严和一丝神秘感,但对待军队的时,却要亲近一些,与他们同甘共苦。
一路驰骋,王彦浑身舒爽,对于他这种一年大半数时间,都坐在殿内处理政务的人来说,偶尔这样纵马驰骋,心情也会变得十分舒爽,让他想起苏轼的“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这时王彦正兴奋,他勒住马缰,哈着白气道:“先去铸炮坊看看!”
说完他便一拔马缰,双腿夹了下马腹,胯下火炭马,便“咻”的一下冲出。身后数千骑兵,趋之如骛,紧随其后,向远处冒着浓烟的作坊而去。
不多时,众人绕过冶炼的高炉,便到了铸炮坊。
整个铸炮坊包括粗铁和黄铜的冶炼提纯,火炮的铸造,炮弹的制造,还有试炮的靶场,占地极广。
王彦在铸炮坊外勒住战马,身后的骑兵也纷纷停下,而铸炮坊的官员已经在外等候。
“卑职夏文斌,参见监国!”一名不到三十岁的短须官员,领着十多名小吏,兴奋又恭敬的行礼。
王彦从马上跳下来,将马鞭丢给亲卫,笑道:“孤来看看你们新铸的火炮,你们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不要紧张,留下夏主事陪孤观摩,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