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讲,豪格自然愿意讲和,金国内部现在一团乱麻,陕北又出现了一个缺口,打起来太被动,就像对方已经小兵过河,金国还少了个車一样,胜算太小。
豪格也愿意讲和,可是王某人花了那么多心思,能和他讲和么?金国也没是什么底牌来和明朝讲和啊。
孟乔芳沉默了一下,忽然站起来,行礼道:“陛下,恕臣大胆。要讲和的话,只能称臣、割让汉中,并且即便如此,明国也有很大的可能不会答应。毕竟王贼处心积虑,现在又夺了陕北一州一府,王贼不会轻易的放过这样的机会。不过臣以为,只要有一点可能,就可以试一试。”
“割让汉中,那可是蜀王的封地!”豪格皱了下眉头。
韩朝宣也没有信心,能求和自然是求和,他站起来说道:“陛下,蜀王那里好说,关中要是不保,汉中就成了瓮中之鳖,只要明国答应和谈,臣以为蜀王那里不是问题。现在关键是明国多半不会和谈,不过臣赞成孟相的观点,谈还是要谈一谈。我朝现在没有准备,国库无法支持长久作战,要是大军能打几个胜仗,我们或许能在国库耗空前,逼明朝和谈。”
吴三桂没在这里,但孟乔芳和韩朝宣都不太想打,所以直接帮吴三桂决定了。
豪格点了点头,用汉中换和平,他不心疼,至于吴三桂会不会同意,现在也不需要考虑,因为和谈本就把握不大。
“好!”豪格微微颔首,然后看向韩朝宣,“韩卿多次出使明朝,此事还是交给卿家!”
“臣责无旁贷!”韩朝宣行礼领命。
这时虞胤不禁起身说道:“陛下,和谈之事,本身希望就不大,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个上面,臣以为无论谈的怎么样,现在都要尝试武力夺回!”
第1339章 未虑胜先虑败
虞胤并不反对和谈,金国对于战争确实准备不足,他作为主管户部的相国,对国库有多少钱粮,比谁都要清楚。
金国前些年的积累,都用在了扩军上面,户部就等着今年的税收,可是年底的税还没有收上来,金国关中就爆发危机,国库的钱耗完不说,还欠下一屁股债。
他也希望能够议和,不过在他看来,议和的可能性并不大,明国没有什么和谈的意愿和动力存在。
虞胤对豪格拱了拱手,“陛下,臣观王彦此人,自掌握明国朝政以来,处处兴兵,穷兵黩武,其执政八载,出兵日本,同西夷战于南洋,最近又插手东吁国,资助叛军反叛,种种行为华夏罕有。臣以为此人的种种行为后面,显现的是一颗求圣之心。当然也可以说是好大喜功,沽名钓誉。臣以为此人乃是隋炀帝式的人物,好名成疾,明军既然已经取得优势,他必然不会轻易放弃一统天下的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