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胤道:“只要棉布运出关中,布价就会逐渐回升,等作坊恢复后,百姓手中的棉花,就能逐渐出售,而等棉花一卖,他们就能自己买粮,减少朝廷的赈济费用。”
这对士绅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没有人反对。
虞胤接着说道,“当然,这次危机造成的危害太大,朝廷也只能帮到一部分,不可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所以朝廷还是需要,从新规划种植,将棉花种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将失业的雇工组织起来,帮助朝廷修建工事,从是一些劳动,慢慢渡过眼下的危局。”
豪格微微颔首,很满意虞胤的策略,于是又翻看了一下奏折,却抬头问道:“虞卿的奏疏上,为何没有说明朝廷需要多少投入?”
虞胤躬身道:“因为数目庞大,户部还没有得出具体的数目来,不过据臣估算,朝廷救市,只少要拨银三百万!”
殿上大臣听了这个数目,顿时一阵哗然……
第1332章 大金银号
虞胤的策略是想拉金国的手工作坊和商号一把,这些都是金国十年时间,才慢慢积累发展起来的资本,如今被明朝一扫而空,金国的财富可以说大量流逝。
如果这些工坊和商号全都倒闭,那金国的社会又将退回到传统的农业社会,而关中的土地比不上明朝,紧靠那点儿田赋,能有几个钱,想维持朝廷的运转都难,更别说去和明朝打仗。
如果这些作坊和商号都倒了,金国等他们再发展起来,恐怕又得十年,金国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不过三百万两的投入,对于金国来说却是一笔巨款,国库根本没有那么多存银。
大殿上,众人议论纷纷,豪格阴沉着脸又拿起虞胤的奏折观看,国库的存银是金国朝廷用来打仗的,他必须要慎重。
豪格仔细将奏折上的每一个字都看了几遍,虞胤的思路很明确。
首先金国官府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收购市场上过剩的棉布、棉花、染料,由官府组织运往它处出售,或者建仓储备,以减少关中棉布的数量,提高稳定棉布的价格。
然后对倒闭的钱庄进行整顿,注入一定银钱,改为官商和办,逐步恢复经营和钱庄信誉,并由钱庄给工坊和商号借款,解决他们的资金问题,维持工坊和商号的运转,帮住他们渡过难关,逐步恢复关中的商业运转,减少雇工失业。
除此之外,金国还需对功坊进行规范,防止盲目生产,对种棉百姓给与一定的赈济,缩减棉花种植,改种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