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页

当年张献忠在四川也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北上抗清,寻找破局之策,后来孙可望从云南北上,夺取川南,也是想要破局。

虽然他两次都失败了,但这并不是说他破局的想法有问题,他当初要是窝在云南,最多苟延残喘几年,现在估计也已经被明朝灭掉了。

虞胤又叹了口气,“怎么没想,朝廷已经与东吁联合,但是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好办法。东面是明军,朝廷根本不敢有所动作,北面是漠北蒙古,朝廷也不敢动,怕一旦对漠北蒙古动手,明朝便会同我们开战。”

金国的东面和南面是明朝这个强敌,堵住了金国的发展之路,北面的漠北蒙古可以成为金国的一个兼并对象,但是明朝不可能允许金国兼并漠北蒙古,所以三个方向都走不通。

说着,虞胤看着孙可望,想起一事,不禁忽然问道:“王爷这次回长安,不知是为了何事?”

第1288章 罗刹东征

虞胤问起这事,孙可望反应过来,想起这次来的正事,他将酒杯放下,“我这次回长安,是希望朝廷能拨我三五万人马,去支援玉兹汗国和僧格,将罗刹人赶回伏尔加河的西岸,保证我大金两条丝路的安全。”

虞胤听了一惊,“怎么罗刹人已经逼近西域,还要影响通往撒马尔罕的商路吗?”

孙可望点了点头,“年初时已经到咸海,北路与玉兹和蒙古人的贸易,基本快断了。如果我们不帮忙,玉兹被灭是迟早的事情。”

说着孙可望叹了口气,“本想从关中调兵,但是王彦扩军二十万,怕关中的士卒,是调不动了。”

孙可望没想到,明朝那边居然一下扩军二十万,这使得金军在东线的压力,大大增加,并且迫于压力咬牙扩军五万,估计是不太有可能调兵去西域。

虞胤沉思一下,却忽然摇头道:“不,我看这个兵,必须得调。”

孙可望闻语,不禁向他看来,虞胤沉声道:“王爷方才说的有道理,我大金朝必须要有破局之策。现在东面这样耗着,如果西面的丝路再被罗刹人断了,那大金亡国之期,也就近了。现在东南北三个方向都不通,一举一动明国马上就会探知,只有在西面动作,明国才不会注意。”

虞胤看着他,郑重道:“我支持王爷,如果能帮玉兹和僧格击退罗刹人,我大金不紧能保住丝路的安全和贸易的通畅,还能同玉兹汗国和僧格结下一份善缘,他日我大金有难,也能请他们支援。”

虞胤显然是意识到,金国如果不主动破局,坐困关中,大金迟早要完,而既然明朝打不过,他便将破局的希望寄托到了西面。

孙可望微微颔首,“部堂真是国之干臣,不过那罗刹人不可小窥,二十多万蒙古人,说败就败了,所以要对付他们,必须抽调精兵才行,朝中七位相国,还有皇上未必会有这样的魄力,再者如果抽调精兵,明军得到消息,极有可能提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