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如果像个鱼背的话,那洛阳就在鱼背之南,而孟津就在鱼背的北面,两者之间正好是两蜂的一个缺口,是相对比较低缓的丘陵,有官道相连,不用翻山,这就是清军败亡孟津的主要原因。
孟津的左右两面,都有山脉绵延,它夹在中间,只有靠近黄河的一块低地,地域十分狭窄。
这时有近五万的满蒙骑兵,被困在这狭窄的区域之内,还不断有溃败的汉旗,绿营,甚至是与主力跑散的金军,汇集过来。
前面是滚滚东流的黄河,后面明军的炮声已经隐约传来,数万人被困在孟津渡口,随时都有可能被明军赶下黄河。
此时在低地和丘陵上,遍布着或卧或躺的联军败军,他们就像掉在地上的蝗虫一样,脸上写满了绝望。
狼狈不堪的楼亲等人,跪在昏迷的多尔衮身边痛声呼喊,连叫了几声,都没有反应。
多尼心中悲痛,不禁一声高声大喊,“太医!”
多尔衮身体一直不好,出征也带着太医随行,远处一个背着药箱的医官,本来茫然的坐在人群中,听了呼喊忙站了起来。
两名白甲旗丁看见他,顿时迎了上去,几乎是将那医官一左一右的架着,拖过来给多尔衮医治。
他们的举动,引起了不少满兵的注意,一些满八旗不禁站起身,慢慢围了过来。
走过来的人,只见几位郡王跪在一副担架旁,上面躺着一人,他们定睛一看,不少人脑子顿时空白,整个人在原地呆立半晌,才忽然疯了一般的涌到担架的外围。
满兵们没有资格跪在担架旁,只能围成一层又一层的大圈,内圈的人看见脸色煞白,已经昏厥,怎么也唤不醒的多尔衮,不少人居然低头抽泣起来。
太医被旗兵丢在担架旁,楼亲忙给他让了个位置,让他赶紧给多尔衮瞧瞧。
那太医手忙脚乱的给多尔衮摸了会儿脉,又慌忙打开随身携带的药匣子,取出一个布袋来,摊开一看,都是各色锋利的银针。
他取出几根长针,又用火折子点了一盏灯,将长针微微烤热,便在多尔衮头上的重要穴位插下。
楼亲见他将针插完,多尔衮满头是针,却没有反应,终于急问道:“摄政王何时能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