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页

值得一说的事,这些帝党官员,也并不是说否定王彦的改革,要重回皇帝说了算的时代,他们也认可改革,只是反对王彦大权独揽,篡夺大明的江山。

朝堂上的政治势力,重新组合,自然会使得朝廷混乱,而相比朝廷的混乱,民间因为这场战事,受到的损失,造成的混乱就更加严重了。

南京外郭城,曾经聚集了五六十万,从各地到南京来讨生活的失地百姓。

这里原本棚户便地,可因为鲁王兵临南京,受到了战事波及,不少人又逃回了乡里,可这些人又没有土地,回乡后无法生存,就引出了许多社会问题。

这些失地的人,如果没有工作或者田地,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不稳定的因素。

随着鲁王兵败,南京之围以解,许多返回了家乡的人,又返回南京,想要重新找份工作,可是南京毕竟是遭受了兵祸,许多城外的屋宅甚至棚户,都被叛军拆了打造器械,造成回来的人没有地方居住。

除此之外,因为战争,许多作坊的仓库,被士卒劫掠,织机和作坊也被毁坏,让大批作坊倒闭,剩下的一时间也很难恢复生产,让许多雇工一下失业。

传统的农业社会,百姓只要有地种就会心安,社会的结构十分稳定不易出现问题,可是明朝现在正处于一个变化的时代,许多大城市都是商品社会,人一旦没了收入的来源,那立时就会焦躁不安,出现许多问题。

南京外郭聚集了大量的无业之人,这使得南京城的治安急剧的恶化,而治安的恶化又引起了上层人物的不满,民间出现怨言。

前不久,因为南京人口增多,可工作机会减少,两个漕帮为了抢活,在码头附近大打出手,打死了四十多人,之后又在外郭城火并,又死了一百多号人,终于引起了应天府的注意。

新任的知府庄文烈了解情况之后,紧急向朝廷禀报,最后为王彦知晓。

由于许多棚户被叛军拆除,或是遭到了焚毁,王彦下命兵部调集一万顶军帐,用于安置返回外郭的百姓。

在秦淮河西岸,棚户区的废墟上,布满了一望无际的帐篷,足足有一万多顶,生活这六七万人,如果加上帐篷中,还存在的棚户区,那生活在这里的人至少有三十多万。

乡间大族、豪绅兼并土地,进行大规模的粮食,棉花、桑苗的种植,这提高了效益,可却使得许多百姓因此而失去了生计。

原来的小农社会,每家各种几亩地,有的多,有的少,相互之间也很少协作,现在大豪绅、新兴地主阶层,将百亩、千亩的土地,发放工具,统一种植,效益自然大大提高。

如果原来一千亩地,需要一百户人家来种植,现在合理的规划,错开农时之后,可能只需要五十户,就能完成水稻、棉花、桑苗、果树的轮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