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让人编排这些戏目,揭老朱家的短,但老朱家毕竟是皇族,而百姓分不清皇族与朝廷之间的关系,以为朱家就是大明,大明就是朱家,揭朱家的短也就是揭朝廷的短,所以这个戏曲编排起来,就有了许多讲究,必须让百姓在痛恨宗室的情况下,又能信任朝廷和官僚集团,有能力改变大明的现壮。
戏是楚党编写,戏中自然要为士绅和官员说话,所以编写之人将河南糜烂的责任,全部都推给福王。
整个剧情表达的意思就是,官府是好人,福王不是东西,老百姓被逼无奈,李闯搅屎棍一枚。
明朝百姓娱乐方式不多,看戏听书,是主要的活动之一,锣鼓一响,人们立时围向戏台。
戏剧第一幕,一个声音诵读,将福王身份交代出来,并说明是明神宗爱子,封藩于河南,婚费达三十万金,在洛阳修盖壮丽的王府,超出一般王制十倍的花费,并一次赐田四万余顷。就国之后,福王横征暴敛,侵渔小民,千方百计搜刮,坏事做绝。
才一开场,百姓就惊呼连连,一场婚礼三十万金,田地四万余顷,百姓被宗藩的富有和奢华给震撼到了。
明朝骂贪官的戏不少,但这么说宗室的却没有,因为《皇明祖训》中有明条,上至三公,下至乡民“敢有侮慢王者,王即拿赴京来。”
忠诚伯茹瑺过长沙,只因未能拜谒谷王朱橞,即被下狱处死。
紧接着,戏剧开始交代河南发生天灾,饿殍遍野,布政使找到福王希望他能出钱赈灾,但被福王拒绝,布政使愤恨不以,苦苦恳求,但福王仍然不予理睬。
才第一幕,不少百姓就看得眼泪婆娑,中国太缺好官,只要官员对百姓稍微客气一些,稍微想着点百姓,就能赢得喝彩一片。
第二幕,布政使四处奔波赈灾,而这时消失了一段时间的李自成领着人马,突然出现在河南,赈灾的布政使被杀,没有活路的百姓只能跟着李自成四处抢劫杀人,队伍越滚越大,不少无辜之人也惨遭杀害,李自成所过之处,一片破败。
观看的百姓,心立时沉了下来,为百姓没活路从贼而感到无奈,也对流贼的破坏力感到恐惧,更暗恨李自成,破坏朝廷赈灾。
王府中的文人,原本是想将流贼形容的更可恶一些,但王彦考虑到顺系的感受,所以让他们着重刻画李自成个人可恶,而其他人则主要是被李自成煽动,被蒙骗。
第三幕,流贼猖炽,河南又连年旱蝗大灾,人民相食,福王不闻不问,仍旧收敛赋税,连做做赈济样子也不愿意。
这时四方军队经过洛阳,士卒纷纷怒言:“洛阳富于皇宫,神宗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却让我们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贼手,何其不公!”
果然前后出征的两个总督,都因为缺少粮食而战败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