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页

王彦边听边点头,朝鲜多山,也不太利于清兵驰骋,只要放多一点人马,清军应该打不下来,不过三韩的百姓遭殃,那也是不可以避免。

“林判书,朝廷可以给朝鲜粮食,但朝鲜是否还有对抗满清的勇气?”王彦从座椅上起身,一步步走下来,看着林庆业。

林庆业脸上一阵变化,没有粮食,朝鲜很难渡过难关,那还不如随着父母之邦一搏,就算失败了,他们还可以逃到南京来。

“殿下,天朝愿意发兵相助,这是出三韩于水火,对朝鲜便是再造之恩,朝鲜有什么不愿意的呢?”林庆业哭声拜道。

王彦没急着将他扶起来,转身对钱秉镫说道:“满清的使臣不是到了淮安么?可以放进来了。”

第836章 使臣朝拜

二月时节,惊蛰刚过,万物复苏,暖风吹拂,柔水绕城,波光粼粼,是个绝好的时节。

南京城屹立东南,有江南的柔美,亦有帝国的雄伟庄严,两种不同的风格,在金陵融合,成就了虎踞盘龙的六朝古都。

为了迎接使臣,王彦拨银二十万,辉煌壮丽的紫禁城,这些日子被打扫一遍,原来破烂的琉璃瓦,也被换了下来。

此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紫荆城黄灿灿的一片,令人感到壮观和帝国的威严。

大国终究是好脸面,王彦在三考虑,还是将宫殿翻修了一遍,不过时间紧急,整个紫荆城太大,翻修的也就是使团有机会看见的几座大殿,剩下的还要等有了闲钱再说,现在也就是能撑撑场面就行。

出于对高宗皇帝的尊重,新帝虽然早已确定了年号,但今年才正式改元,以后凡是臣服于南京朝廷的藩属,都要用新帝年号来纪年。

此前明朝最年幼的皇帝乃是英宗朱祁镇,九岁登基,那时国事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但现在曾太后却没有张氏的能力和背景,而外朝三位亲王又如狼似虎,她便基本不参与政事,只有朝廷祭祀或者其它场合需要才会出面。

这无疑是主动退出了权利的中心,但也保证了紫荆城的安宁,以及她和小皇帝的安全。

对于丧失权利,曾太后对此似乎也没有怨言,还对三王说,“今后,卿等主戎,皇帝与哀家主祀,共保大明!”

在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曾太后的意思就是,以后军国大事,就交给三王,而他们孤儿寡母,就只管国家祭祀,不插手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