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段历史中,江阴一小城,阎应元一典史,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三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
去岁高杰垂涎扬州富庶,欲进驻扬州,扬州士绅不允,高杰大怒,发数万大军攻打扬州,而扬州士绅只靠本地乡勇,便守住了扬州,迫使高杰和解。
是高杰兵战力不强吗?显然不是!
高杰还是闯军时,便极为能战,在另一段历史中,仅是高杰手下一部的李成栋,便帮助清庭打下福建和广东两省,最后李成栋反清,也被视为清庭大敌。
扬州能抗住高杰大军,近一个月的攻击而不败,可见扬州城防之坚固,乡勇之善战。
扬州乃是江北雄城,城中有民近百万,官军近万,器械粮草充足,怎么到了官军手中,却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如此好的底子,局势何至余此!
何刚显然无法接受这场失败,他不禁回想起,自十七日清军兵至扬州以来,发生的事,已经扬州的应对之策。
四月十九日,徐州镇降清后,东归支援扬州的刘良佐在磨磨蹭蹭的途中,也投降了清庭。
四月二十一日,大明总兵张天禄、张天福带领部下兵马投清,随引大军至扬州。
同日甘肃总兵李棲凤,监军高岐凤带领四千兵马入扬州,但二人确不是为了救援扬州,而是想要劫持史可法,以扬州投降清庭。
史可法毅然道:“此吾死所也,公等何为,如欲富贵,请各自便。”
二人见史可法坚决,知无机可乘,便于二十二日,率领所部并勾结城内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门降清。
若要守扬州,史可法理当诛杀李棲凤、高岐凤二人,收齐兵马,以壮守军,但他却只当扬州是殉道之地,全无防守策略,反而放任二人裹挟城内将领出城投降,听之任之,不加禁止。
当初清兵初至城下时,总兵刘肇基建议趁着清军大众未到,立足未稳,出城一战,以壮守军士气。
史可法却是不听,只说:“锐气不可轻试,且养全峰以待敌毙。”但此时江北明军未曾一战,便接连投清,清军士气正盛,反而是城中守军孤军困守,士气低迷,不趁着清军兵少,大军未至,战上一场,提升士气,怎么养气?怎么待敌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