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页

“即要教化万民,首先你要把自己当成‘万民’,有些东西,是你在书本之中学不到的。”

程颐辨解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先帝也言,书中自有人间百态,还有什么是学不到的?”

唐奕被他说乐了,这是书呆子的典型自负。

“不说别人。”唐奕换了个严肃的姿态。

“孔子周游列国,看尽世间百态,方能立地成圣。”

“孟子本身就出自民间,尽尝百姓疾苦,又游历诸国,才有了万世之名。”

“你出身书香门第,从小身边的人就都是有才有名的文人雅士。说句不好听的,你可能连茄子是不是长在树上,稻米是不是有壳都不知道,就想高屋建瓴,教化万民?”

“孔孟尚要行万里路,方知天下事。你坐在书院里,喝着茶就把这世界看透了?这么说,你比孔孟还有本事?”

程颐被唐奕问得哑口无言,一时间觉得唐奕说的对,但又不知道对在哪儿,要怎么去实践。

唐奕平静地看着程颐,现在,他不但不气这个学生,反而有种想笑的冲动。

为什么?

因为他正在见证历史,改变历史!

如果,今天没有唐奕说这番话,可能二程永远也想不到这个问题,他们依然会继续着自己成圣的梦想,依然梦想着所创之学会教化万民。

可是,缺乏底层的社会实践,理学注定远离“万民”,反而成了文人专独的学问,成了披的是“以理治世”的外衣,行的是“愚民愚众”的管教工具。

不懂民而言治,不懂商而言税,不懂兵而言军,不懂恪物而言宇宙洪荒!

根本连什么是万民都不知道,用一千多年前圣人对万民的理解去套用当下的百姓,这就是扯淡!

“至于你,我为何不顾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