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鱼雷都是发射后无法再改变方向的直航鱼雷,发射鱼雷之后,留给高速战艇驾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安全撤离。所以,赫尔希斯和贝斯勒的“闪电-14”依然风骚地扭动着身躯,直到重新进入烟幕带——在这之前,他们听到了后方海面传来的爆炸声。回头望去,他们合力攻击的那艘英国驱逐舰上空正腾起一团翻滚的黑烟。

此时此刻,究竟是谁的鱼雷命中目标已经不重要了,两人透过舱盖朝对方竖起大拇指。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并不是每一个投身战场的人都能够像赫尔希斯和贝斯勒一样带着胜利的荣耀全身而退。

向这支英国驱逐舰分队发起进攻的高速战艇损失情况还不算糟糕,冲向英国舰队的16艘高速鱼雷艇竟只有5艘进入鱼雷射程,整个攻击波次到最后仅1艘大型鱼雷艇和8艘高速战艇幸存,这些雷击舰艇俨然变成了战场上的一次性消耗品。

饶是如此,德国海军的第三波鱼雷艇依然如期而至。

海面上,英国舰队再度收拢队形。经过前面两轮鱼雷攻击,他们的舰艇和人员损失并不严重,但弹药和精力的消耗对后续作战十分不利。看到又一批德国鱼雷艇群正在靠近,英舰官兵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迎战,而这一次,德国人派遣上阵的共有1艘大型鱼雷艇和12艘高速战艇,只相当于前面两次进攻兵力的一半。若是前面两批鱼雷艇群进攻顺利,它们便是来检漏的,但战斗至此,英国快速舰队实力犹存,延续前面的进攻战术无异于自寻死路。

出于各自的任务和使命,英国舰队和德国鱼雷艇群迎面相向,又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即将展开,然而没过多久,领阵的德国大型鱼雷艇忽然转向,身后的高速战艇也跟着调头退走,看样子应该是收到了后方指挥舰发来的撤退命令。不过,这群德国鱼雷艇并没有完全撤走,而是保持在英国快速舰队的视线之内,密切监视着对方的举动。

高速战艇进攻不利,“俾斯麦”号的鱼雷攻击机俨然成了迟滞英国快速舰队的最佳选择,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它们都没有再出现这片海域,却不是因为起降装弹耽误了时间,而是因为德国无畏舰群与英国主力舰队打得难分难解,鱼雷攻击机遂扮演起了出奇制胜的奇兵角色。

德国支援舰队所在海域,看到第一波出击的23艘“雷霆”只回来9艘,各舰官兵皆感意外,尤其得知英国舰队并没有遭到灾难性的打击,5艘高速鱼雷艇母舰上的德军官兵都默默无言地干着手中的工作——将返航的高速鱼雷艇从海面吊起,加装鱼雷和燃料,紧急修补漏损,并用预备人员替换下负伤或因其他原因无法继续出战的艇员。

在指挥舰上,年轻的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上尉流露出沉重的情绪。年轻的他也是一名“高速精英”。他是最早加入高速鱼雷艇试验大队的“元老”,总共参加过62项水上竞速赛,4次夺魁,19次进入前三,光凭这些荣誉就足以力压德国海军的绝大多数高速战艇驾员,却从未获得实战经验——显赫的王族身份是唯一的制约。

现如今,克里斯蒂安的职务是高速鱼雷艇母舰分队的参谋长,同时还兼任了德国高速鱼雷艇学校的首席教官。虽然提前知道了战况,但看着高速战艇部队铩羽而归的狼狈景象,他依然怒火中烧,热血沸腾,而从参战驾员口中听说英国舰队是用猛烈的榴霰弹射击重创了无往不利的德国高速鱼雷艇群,更恨不得亲自驾艇参战,用顶级的驾驶技巧去破英国舰队的密集火力阵。

“哼!敌人的霰弹就像往水面洒沙子,一把接着一把,我们避开了多次攻击,但最后还是挨了一发。”

说话的这名海军一等兵是位“雷霆”驾员,他正坐在甲板上接受军医官的治疗,战斗中,他的战艇被一颗霰弹打了个对穿,万幸的是,这颗比拳头略小的霰弹击穿钢化玻璃盖后斜着从艇身右侧穿出,只造成了轻微的渗漏,而他本人只是被座舱的碎片割伤了右臂,后座机枪手则连擦伤也没有,但年轻小伙子显然被这样的经历吓呆了,登舰之后便一直呆若木鸡地坐在角落里。

围在一旁的官兵听了莫不摇头,榴霰弹固然不是什么新鲜装备,但鱼雷艇群要想在正面交战中强行突破英国舰队的防御,这榴霰弹可是个极大的麻烦。

克里斯蒂安一直站在舰桥舷梯上听这名一等兵说话,内容虽没有惊人之处,但他却听出了异样,遂沿着舷梯走下来。

“这么说来……敌舰在战斗过程中发射了相当多的榴霰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