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地球俘虏们相处的这两个多月中,维伦已经察觉到这种所谓的“观念”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的狭隘——几乎所有的帝国人都认为,种地,吃饭,生孩子,以及服从皇帝意志,是他们理所当然的一生,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当维伦向他们描述在地球上的生活时,他们会暂时表示羡慕和憧憬,但当他收住口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回到原来的生活惯性——没有人认为维伦向他们描述的这些场景会变成现实,对他们来说,那是“死后天堂”的世界。
技术的进步并不是说,给几张图纸,几个配方就能完成,最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具体到生产,以及产品中来,而这个过程就不可避免要培训一系列技术人员,本来维伦以为意识网会让培训的成本大大降低,他甚至觉得,只要教授在意识网里上几课,那些“听课”的学生们就都学会了,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对于所谓的“课程”,大部分参与培训的工匠都仿佛是在听天书,什么欧姆定律、胡克定律、牛顿定律……对于帝国人来说,光是这些名词本身,就比他们一辈子接触的知识还多,面对这些海量涌入的信息,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思维当机”,别说真正学会,就连最基本的理解,甚至想象都做不到。
相反,原以为能起到正面作用的意识网,却越来越开始凸显负面作用——在地球上,“思考”是一种非常自我的运动,每个人在生活中,会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问题不由自主的思考——这种行为已经是本能,比如看见鸟飞,会想为什么会飞,虽然答案早已根深蒂固,这样的思考只是再一次加深这个知识点而已,但是在帝国,来自地球的教授们发现,帝国人“学习”不是这个样子的,在遇到一个具体问题时,他们更多的会倾向于搜索——就好像地球人在网络上用谷歌搜索问题答案一样,向他们能“联系”上的每一个人提问,而当他们的提问在意识网中无法得到回答时,他们就会选择放弃,这种“知识传递模式”已经伴随着帝国历史,延续了数千年,这种模式的优点就是如果“网络”中存在信息,可以很方便的传递到每一个节点,但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每一个节点都无比依赖网络,因为对“旧”知识的深信不疑,个体缺乏创新能力,导致整个帝国的知识水平一直都无法进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帝国空有数千年历史,科技水平却始终在原地徘徊。
当然,此刻的维伦不可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但他也隐隐感到自己这项任务似乎比想象中要艰巨,但要他说具体的障碍在哪,恐怕他也说不出来,他只是觉得——尽管在这两个月里,所有人,不管帝国人还是地球俘虏,都对自己的吩咐丝毫不折扣的执行:地球俘虏尽心尽力的教,过程中绝对没有撒谎和误导,帝国人也努力去学,绝对不可能有像地球人学习过程中,开小差或者心不在焉的行为,工匠们挥汗如雨、没白没夜的去按照图纸造东西,但就是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所以就在这个刚刚胜利的日子,他向陛下如实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并附上了他自己认为的原因——维伦觉得,与其靠帝国本身的力量从零开始,不如利用现有的“战利品”,这个战利品不仅包括现成的机器和厂房,还包括其中工作的工人——既然地球人天生擅长这些工作,那么为什么不索性将这些工作完全交给地球人来干,而帝国,只要控制着这些工作的人就好。
维伦不知道,他这个提议,在本质上和地球人控制ai的想法是一样的——让ai负责劳动,而人类只负责控制ai。
皇帝很欣赏这个建议,但在具体的实行上,皇帝觉得可能存在不小的问题——从目前地球俘虏们的表现来看,大部分人都无法适应帝国的意识网,而帝国的意识网同样也不适应他们——相对于帝国人,地球人的思维都太活跃,无比热衷于质疑和反抗,在古井无波的帝国意识网当中,他们是天然的异类,就好像被扔进沙丁鱼群的鲶鱼,对于如何净化他们思维,又保持他们原有能力的问题,帝国现在还没有拿出令人满意的方案,帝国丰富的“净化”经验能够轻易把正常人变成服从的机器,但被“净化”过之后的人大多有些神智失常,只能作为奴隶来使用,到所以皇帝把他派到了这里,准备尝试现在小范围呢,实施维伦的计划,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两全其美。
就目前来说,可供维伦“实验”的人数并不多,只有区区十几名俘虏,不过负责这场战争的亿夫长已经向他表示过,只要对地球的进攻发起,未来这里的将“多得装不下”。
维伦对此并不怀疑,但那毕竟是未来的事,维伦现在最迫切要做的,就是尽快让帝国完全掌握地球现有的技术,虽然他不理解什么叫夜长梦多,但他也知道,食物只有吃到肚子里,才能解决饥饿——对于帝国来说,敌人不仅仅是地球的军队,疾病,饥荒,天灾……在接触到地球之前,维伦一直觉得,这些灾难是无可避免,只能被动承受的,但是从地球人身上,他看到了人力量可以到达的程度——魔法只是真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既然这些俘虏是维伦此行的第一目标,那么在达到空间站之后,维伦在第一时间和他们见了一面,虽然据帝国的士兵讲,这些俘虏都是战场上凶狠狡猾的战士,但维伦并不以为意——失去了武器,地球人和帝国人在体制上没有什么区别,而他还有魔法的优势,所以他根本就不担心个人危险,除非这些俘虏中有真正的法师——但真正的法师会被俘虏吗?除非那位法师费劲心思就是为了杀自己。
对于他的到来以及主动打招呼,俘虏们并没有给他好脸色,其中有一个看到他手上戴着的电子表,还不掩饰的露出了嘲笑——那是一种人看到动物犯蠢,发自内心的嘲弄,这种笑容他在那些被俘的地球人脸上见得多了,他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有笑的资格——和大多数地球人比起来,他的确是个无知的野蛮人,他有这个自知之明。
“我来是想告知你们一个事实,”维伦通过魔法,向他们每一个人开口——除了一个还在昏迷中的,“不管这场战争结局如何,你们都已经不可能回去了,你们之后的全部人生将在帝国的统治下度过,除了去死,你们没有任何逃脱的手段,但你们仍然可以选择,或是选择被强制接受帝国的生活节奏,用你们的话来说,就是中世纪的农业生活,又或者,你们可以试着改变,就像你们历史上的前辈那样,改变你们生活的环境,以此来恢复你们曾经拥有过的生活。”
第439章 合作
对于维伦的所谓劝降,十几名联军士兵没有一个当真,即使是其中对地球政府最反感的那几个,也没有考虑过这种可能——开什么国际玩笑,投降?只要稍微想象一下帝国士兵的日常生活,就足以让任何一个正常的地球人发疯,吃穿住行,吃的是“纯天然绿色麦饼”,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夜夜皆然,你甚至可以麦饼表面找到大块的绿色霉斑,穿的是“黑色亚麻制服”,没有任何“化工材料”,完全纯天然,不管天气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气温是零上还是零下,就此一种,别无他选,住的是没卫生间,没通电的石头屋(许多俘虏之前在相互调侃时,一口咬定只有泥巴草屋),每天除了干活就是睡觉,什么电脑,手机,电子游戏,啤酒,狂欢派对……恐怕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了。
事实上,当这些人得知自己被俘虏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自己必死无疑——不是死在敌人的处决中,就是某天终于无法忍受“中世纪生活”而自杀,在俘虏们被集中安排在这里的第一个晚上,他们都很悲观的讨论过这种可能,甚至还有人贡献了一些别具匠心的自杀方法。
不过这种讨论到了最后,还是不由自主演变成一场如何越狱求生的探讨——相关的电影和电视剧在座的各位都了解过不少,其中有一些甚至对其中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在这次集体探讨中,每一个人都认真而荒诞的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建议,他们甚至找来一块木板,凭借记忆描绘出了空间站的整个结构,但这次探讨到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所有的越狱都要有一个终点,然而在这里,他们失去了通讯器之后,就完全丧失了回到地球的可能,即使他们能够离开这个房间,甚至离开这个空间站,但他们是绝对没有可能回到地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