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终于摸清了府里的一切

柳叔家占据了东厢后的两个院子,还有那战死沙场的一百多户,就安置在府外头的前后左右。

阿朗可怜他们,就围着咱们府邸,修建了房子,将他们安置下来,也便于照顾,就成了咱们现在的李家庄。

剩下的四个庄子,东边十几里外秦岭脚下,就是郎君去游玩的田家村,西边十里坡是小王庄,还有后头的大王庄,和前头的刘家村,一共四个庄子。

围着咱们李家庄,分东南西北供卫着。

府邸后边就是府里的粮仓,前后左右,皆是府里家生子奴仆,的居所。”

“待明日奴家陪着郎君,在庄子上走一趟,便一切知晓,顺便也看看大家,郎君已经许久不曾出去露面,也是该巡查一番了。

阿郎在时,每个月都会在庄子上走上几趟,每年也都去外围四个庄子,查看上两三次,风雨无阻。

如今正直粟米收割,郎君也到了巡查探视的时候,

就是这几日,各处庄子上的农户,和食邑的三百封户,就要来交课租,郎君亦当亲自坐镇。

郎君第一次做这种事情,奴家和司徒妹子,自当伺候在旁,柳叔也会勤恳照顾,必不叫出了差池。郎君尽可放心便是。”

“哦,如此甚好,”

一边胡乱的应付着,李钰心里已经对整座县男府的一切,了然于胸,原来这府里,可是分为好几个派系的。

这司徒和王可馨合成一派,行伍里退下来的人又是一派,流民难民再一派。

府里原来的家生子奴仆,那是根上传下来的老派,掌管着厨房与粮仓。

两女未来之时,行伍派和流民派,家生子奴仆,三家共同掌握府里的一切。

王可馨来了之后,就慢慢接管了府里的事,可终归身单力薄,

再后来,司徒云砂一来,两女都是读书人,自是惺惺相惜,走到了一起。

于是,两家联手,慢慢的把持了府里的一切。

府里虽然四个派系,却也相安无事,皆因都是老爵爷救回来的,不同程度的受过老爵爷的恩惠。

没有老爵爷,可以说就没有这些人安宁的生存环境,

众人都是对老爵爷感恩戴德,自然不会像别的高门大户那样,尔虞我诈,互相倾轧。

再者说老爵爷走南闯北一生,眼睛何等毒辣,非是那良善之辈,绝不会出手相救。

总之一句话,老爵爷弄的这一堆人马,都是看人品不看能力,只要你人品好,知道感恩,我碰见了就出手相救。

相反,你人品不行,就是死在路边,也不看你一眼,府里虽然有四股势力,却也能相安无事。

当然了,行伍派系的人之所以不争权夺势,是因为大都性情耿直,孔武有力,

看家护院还可以,保护家主安全也也可以,但是其他方面,就不行了。

那流民派,难民派的,则是想争取也没办法,没学问啊,大多不认识字,只能做些洗衣,做饭,打水伺候人的差事,即便把大事交到他们手里,也是一筹莫展。

自从两女进府之后,并不曾克扣银钱,月例,也宽待下人,从不轻易责骂。

慢慢的,那些流民派,难民派诸人,也不去做那些云山雾罩的幻想,安心的各司其职,按部就班。

结果就成了今天这样的格局,两女倒也没辜负老爵爷的期望,

把诺大一个府邸,搭理的井井有条,众人也没有不信服的。

想到庄子里的布局,老李忍不住感叹,这一世的老爹,可真是一个大智慧的人,

将家生子奴仆,安排的守住厨房,和粮仓,这样的话,不怕被人下毒,又保证了最亲信的人守住了最重要的物资~粮食。

行伍里退下来的那些府兵,身体完好的一群人,就安顿在府里前院,相当于安全上有了保证。

这等于第一层包围圈,四个庄子,分东南西北又围着李家庄,算是第二道包防御。

这些安排,就像行军打仗的行营一样,错落有致,看来,老爹一辈子队正也不是白干的。

这种居住模式,县男府就像中军大账一样,座在中间,周围遥相呼应,这老爷子,可是真正的大智慧。

给后代经营下大善人的口碑,再想尽办法,将一群府兵安置过来,施恩于流民,难民,这一切,都做的井井有条。

也正是因为老爹一生经营与布置,这些忠心耿耿的社会最底层,为他以后留名清史,创下不世功勋,提供了最大的帮助。

这边李钰思考着老爹的英明,丫鬟就端来了茶水,刺鼻的羊油味道,立马弥漫了开来。

这唐朝的茶,可不是后世的清水所冲,而是羊油,葱姜,蒜,等混合而成。

被贵族趋之若鹜。像及了后世的胡辣汤。

当然了,尽管如此,一般家庭平时还是没有的,只在到了贵客的时候,才煮一些拿出来待客。

喝了小半碗,李钰便让丫头端了下去,这味道也太刺鼻,实在难以下咽。

一时间,要改变大唐饮食状态的决定,更加坚毅了

一边想着明天的事儿,一边搂着王可馨,李钰从新躺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