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第5集团军要在克利莫维奇……实际上是在克利莫维奇的第13号集体农庄附近战斗,那么占领这座大型集体农庄的场部和生活区以及附近一大片森林就非常关键了。
因为那里不仅有可以埋伏坦克和坦克歼击车的树林,还有坚固的场部大楼、仓库、学校、卫生所和居民区,那是一个拥有几千居民的小城镇——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可不是只有搜刮没有建设的!
实际上,集体化带来的是农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经营,和美国的大型农业公司所做的事情区别不大。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规模化”和“机械化”,而是在于“政经一体”(集体农庄并不仅仅是经营实体,而且还是一级政府)所带来的特别严重的官僚主义。
不过在白俄罗斯克利莫维奇的第13号集体农庄的官僚们的干劲还是挺足的,至少在面子工程上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这里其实是一个模范集体农庄),建造了在40年代的苏联来说算是非常气派和坚固的场部大楼。
而这栋高三层,还有一层地下室,占地约三四千平方米的场部大楼(同时也是合作社总部、农业机械总站、储蓄所和民兵指挥部的所在地),在1943年5月9日晚上的时候,则变成了一百多名乌克兰族德军的最后据点。
帕夫柳琴科和她的助手季莫申科是在5月9日下午撤到这里的。
党卫军第17骑兵侦察营的营长赫尔穆特·津茨少校当时就对她说:“柳德米拉,你不必留在这里,因为你是女人……可以化妆成平民离开,只要向南走上几公里,就能找到我们的大部队了。”
德国国防军的一线部队里几乎没有女性存在,这不符合容克的传统,只有乌克兰族的部队中有少量的女兵(身份仍然是国防军女助手)存在。所以帕夫柳琴科化妆成普通的苏联农妇逃离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但是这位来自基辅的乌克兰女战士却拒绝了津茨少校的提议。
“不,少校同志(纳粹党内也称同志),我是一名军人!”帕夫柳琴科说,“我要为荣誉和乌克兰自由而战。”
她出生和成长在右岸乌克兰,从来就不是苏联人,自然把“解放”右岸乌克兰的红军看成侵略者,要和他们斗争到底了。
不过这个时候她和大部分为德意志帝国而战的乌克兰战士,都已经察觉到德国对乌克兰这片黑土地的企图,实际上和苏联是一样的。区别只是德国人会把右岸乌克兰的土地平分给乌克兰农民——被拿出来分配的只有“右岸”,不包括西乌克兰和左岸乌克兰。
而西乌克兰(原奥属乌克兰部分地区)的土地所有关系不会改变,左岸乌克兰(指第聂伯河东岸)的肥沃土地将会用来安置德意志移民(不用查n代,只要是白人、信上帝、会说德语就行了),同时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领土。也就是说,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的乌克兰民族只能得到半个乌克兰,而且还得奉德意志皇帝为他们的君主……
当然,对帕夫柳琴科这样的乌克兰知识分子而言,德国人的统治还会给他们带来一个额外的好处——他们可以自由地生活在任何一座欧洲共同体的大城市,同时享受欧洲公民和帝国公民的福利。
为了这些德国人施舍的福利牺牲生命当然是不值得的,但是被苏联视为“叛徒”的乌克兰战士现在却别无选择,只能和苏联红军死磕到底,成了德国人的廉价炮灰——本来同属一个民族,现在却成了战场上不共戴天的敌人,这不能不说个巨大的悲剧。
而身在悲剧中的帕夫柳琴科和她的助手季莫申科则在5月9日傍晚的时候进入了大楼的地下室。这其实是一个半地下室,地下室的顶部是高于地面的,而且在高于地面的部分还开了10个小小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