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希浩也不是傻瓜,一看大家的愕然表情就知道了问题所在,这让阮希浩心中大为后悔。不过阮希浩也不是那种会把自己往死里逼的人,他接着前面的话继续说道:“如果大家不反对这两个建议,我们就向都督打电报,看看都督是否同意。”
军委的同志你看我,我看你,还是不吭声。如果此时司马平出现在他们面前,这帮人即便是不会亲手把司马平杀了,至少也是要上去打上去骂的。杀人要偿命,不少性格暴烈,法制意识淡薄的同志已经用自己的生命或者前程证明了这条不可逾越的铁律是真正存在的。恼怒归恼怒,这帮老兄弟们都是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这只是个暗杀,而不是山西造反,直接调动御林军和北京的74师毫无意义。
所以这些人精们的第一念头就是阮希浩到底想干啥。有些老兄弟明白的早些,阮希浩的建议是把这个行动发给韦泽都督,让韦泽都督下决定。韦泽都督在大家的印象里不仅仅是智略无双胜过诸葛亮的智将,更是能万马丛中取上将首级的悍将。
想到这里,管作战训练部政委周新华说道:“我们就给都督发个电报,看看他有没有这种需要。”
有人附和,其他人也想明白了。虽然大家都觉得普通渣渣上去几百个也奈何不了勇冠三军的都督分毫,可这绝不是这些老兄弟们的理由。老兄弟们第一个要确保的是韦泽都督的安全。有人意图刺杀都督,老兄弟们若是说出“都督,我们相信你”,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非常不合适的。
想明白了这一节,大部分军委干部都表示同意。即便是不同意的,也不敢公然反对。于是电报文拟好之后,就给韦泽都督发了过去。
看到自己终于能够在军委里面有些主导性,阮希浩也放下心来。他在梧州一带加入韦泽都督队伍的时候才十五六岁,那帮当时二十多岁的老兄弟们始终在他头上。阮希浩被委以重任,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攻克北京,扫荡东北,给满清彻底划上句号。可即便如此,他也只是一众老兄弟中的小兄弟。甚至比阮希浩更年轻几岁的沈心作为政治部主任,地位都在阮希浩之上。直到现在,阮希浩才确定了自己真的在军委里面有了次于都督的地位。
当然,这份电报的结果军委成员都能想得到,都督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有点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韦泽都督还下达了“缄口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外泄露此事。而且都督还告知军委成员,他已经开始南下返回南京。在他返回南京之前,若是因为这个消息泄露而引发政治动荡。谁说出去的,谁来负责。
电报语气严厉,对于内容讲述的明白。军委一众人等都知道都督可不是在开玩笑。好在此事传到南京的时候就被列为高度机密内容,军委成员都知道不能出去乱说,也没人敢出去乱说。大家除了等都督回来之外,此时也没了别的想法。对于都督能全须全尾的回到南京,同样没人真的会怀疑。
韦泽此时已经上了南下的火车,他感到遗憾的是只要他来北方视察,就会出些让他必须返回南京的破事。上一次是连续出现两次美国人袭击中国外交人员的事件,这等足以引发战争的问题只能让韦泽亲自拍板。这次倒不是司马继这二货真的能干出啥,而是司马继除了让整个山西官场统统倒霉之外,还让早就存在于民朝上层的内部矛盾有了再次冲突的可能。
美国人那事,韦泽要回南京去统合内部思想,不要让好战派有机会把事情弄到发酵的程度。现在韦泽还是得回到南京去镇住场子,不能让这帮互相看不顺眼的家伙们再来一次大乱斗。
民朝的铁路系统现在愈发完善,加入一趟专列很容易。所以火车只在换车头的时候稍有停顿,其他时间都奔驰在轨道之上。只花了三天多的时间,韦泽就从太原赶回了南京。
迎接的人员级别如此之高,专用站台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韦昌荣、阮希浩、汪海洋等领导人物都亲自来接车。看到韦泽神定气闲的从火车上下来,大伙明显松了口气。
韦昌荣大踏步走在第一位,握着韦泽的手,韦昌荣欲言又止,只能叹口气。拍了拍韦昌荣的肩头,韦泽笑道:“看着你气色不错。”
听韦泽这么开玩笑,汪海洋是真的松口气,都督没事就好。汪海洋万万没想到,在他印象中总是从容不迫,魄力十足的韦昌荣眼圈一红竟然流泪了。这可完全违背了汪海洋心中有关韦昌荣的形象。在等待都督回南京的几天里面,汪海洋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每次看到韦昌荣的时候,汪海洋就觉得心里面能安定不少。这位民朝组织部长始终平静如常,甚至能偶尔给大家说个笑话。见到韦泽之后,所有人都松口气。可情绪最难自已的反倒是韦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