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眼睛一亮,这群原本是团级甚至是营级的年轻军人能讨论出这么一个结论来,实在是令人惊喜。祁睿并没有意气风发,他只觉得精疲力竭,好不容易才算是让自己能够以正常的精神状态进行回答。
两边加起来有近二十万兵力,正面展开超过50公里,前后纵深也有30公里之多。一个团的部队扔在这样的战场上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小点。不少人连番号都没能全部理清。
大兵团作战时候采取大纵深包抄,这些年轻人不是没有考虑过这样的打法。但是想归想,一做方案他们才明白根本做不出来。谁掩护,谁突进,遇到各种情况之后该怎么办。对于一众年轻军人来说到处都是未知与疑问。
最后这帮年轻人求助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然后发现教科书告诉大家,面对这等局面的时候,破坏敌人的战线,分割包围歼灭敌人是最常用的应对方式。
接战之后,前线的试探性进攻积累起情报的收集。反倒是中央突破的战术很容易能够拿出比较可操作的计划出来。
集合了同志们智慧与努力,祁睿把一套临时弄出来的东西向领导汇报了一番。领导听完之后并没做评价,只是赞了一句,“祁睿,干得好。”
“这是全体同志工作的结果,我只是负责汇报。”祁睿几乎是本能地答道。这是他的真心话,如果把这样的重担丢给祁睿一个人来干,把他累死也不可能办到。
很明显,这关的考验算是过了。领导跨过这个问题,他对一众疲惫的年轻军人说道:“之后的战斗会非常激烈,为了避免没有必要的伤亡,我们不再去前线。我希望你们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好好归纳总结。让自己能够成长的更快。我看大家也累了,很快就会有人送咱们回安全的地区,大家趁这个时间赶紧收拾一下。”
收拾自然是把光复军观察团的纸面作业给收拾起来,这些东西被北海道军看到的话,即便是友军也不方便。祁睿在部队做的就是情报管理工作,在整理归类上非常有经验。他能被当作领头的,也是在工作中大家觉得他挺适合来处理各种推断的衔接。
收拾着大量文稿,李少康打着哈欠问道:“祁睿你觉得这次观察很真实么?”
祁睿摇摇头,“把我以前的很多想法全部推翻重来了。”
李少康又打了个哈欠,“我也是。原本我觉得指挥一个团就是很了不起的兵力,现在突然蹦到十万人,所有想法都得理顺重来。”
听两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胡行至有气无力地说道:“原本以为观察团就是来走个过场。现在我才明白,有这想法真的是我不识天高地厚。”
说完之后看到周顺趴在桌上眼瞅着就要睡着了,胡行至踢了周顺的凳子一脚,“你怎么看?”
周顺迷糊糊地说道:“别动我,我要睡觉。”
半个小时之后,领导进来一看,只见一群年轻军人们趴的趴,躺的躺,歪七扭八的都睡着了。祁睿靠在桌子腿上,手边散落了一叠文稿。这些人五六天都没好好睡过,此时一放松全都睡倒了。整个临时指挥部仿佛被施了法术一样,集体陷入了沉睡之中。